混群放牧牦牛犊牛隔离单独补饲装置设计

来源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七届技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牦牛生产中,犊牛早期断奶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能显著的提高母牦牛的繁殖力,从而提高牧民的收入.早期断奶采取的是一次性断奶技术,该技术是将3至5月龄的犊牛与母牛一次性分开,分开后的犊牛和母牛单独放牧,另外给犊牛开始单独补饲精料,以补充营养.但是犊牛在断奶的3-7日内几乎不采食精料,应激反应较大,另外由于营养的缺乏,给犊牛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断奶前给犊牛提前训练采食精料,为了防止母牛争食犊牛精料,就需要在出牧前或归牧后人为将母牛和犊牛分开,对犊牛单独进行补饲.但牦牛是放养的家畜,性格比较狂野,人为将母牛和犊牛分开过程中给饲养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要格外的圈舍或围栏进行隔离,增加了成本.为此,根据高寒牧区生产实际及耗牛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一项混群放牧耗牛犊牛隔离补饲装置料槽,该料槽在犊牛的饲喂过程中将其与母牛自动分离饲喂,基本不需饲养人员干涉,非常方便,尤其适用于高原放牧的混群耗牛。使用该装置后有效解决了混群家畜中犊牛的单独补饲问题。
其他文献
经过寒冷漫长的冬季,每年3-4月牧草返青之前,牲畜的体力、膘情都会大幅下降,这一时期被称为"春乏期".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条件差,特别是冬春季气候寒冷,冷季时间长,牧草枯黄而饲草短缺,营养成份大量下降,不得不分解体内贮存物质来维持生命,牦牛耗竭过度,甚至乏弱死亡,从而使牦牛呈现"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一头牦牛从出生到体成熟大致需要五年的时间,而冷季牦牛失重率高达20%~25%,五年里每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而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农业部在2011年制定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用于指导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同时,为保证计划顺利实施,于2012年组建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每年对全国肉用种公牛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及估计育种值计算.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
通过缩短超排间隔、增加超排次数、选择性重复超排以获得大量优良胚胎,提高供体牛的利用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然而近20年来超排处理获得的可用胚胎数量并没有明显提高,使得MOET技术在畜牧行业的应用进入瓶颈期.现在能确定的是超排处理反应与超排处理时卵巢上卵泡的状态有关,当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时生长期小卵泡数量少排卵反应就差.抗缪勒管激素(AMH)是胎儿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表达的一类单糖蛋白,对于卵
草地群落的植物量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了解植物量的累积动态,及时掌握草地发展动态,更好地管理草地生态系统,对草地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牧草不同器官、不同生长阶段,其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有很大变化,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随着牧草的生长,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而粗纤维含量则呈相反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及营养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掌握放牧家畜营
皖南黄牛产于黄山山区,以山区放牧饲养模式为主,该品种具有耐粗饲、耐热、耐湿、抗病力强、行动灵敏等特点,属役用型地方黄牛品种,目前安徽不少地区已开始进行舍饲育肥生产优质牛肉,但还存在体型小、增长速度慢等缺点.因此,采用黑毛和牛[2-4]、安格斯牛[5-7]等适合南方小型黄牛的优质肉牛为父本,与皖南牛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进行育肥生产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结果表明,在整个生产期进行舍饲饲养的情况下,杂交后代
肉牛胚胎移植技术是当今世界先进的繁育技术.为加速我省良种肉牛的品种优质化,加速我省良种肉牛的改良步伐,采用良种肉牛(西门塔尔)体外胚胎进行移植,来进行肉牛良种快速扩繁,提高饲养肉牛经济效益.本试验对不同受体母牛的受胎率、繁殖成活率、难产率、犊牛出生时体尺、体重进行统计分析,以期选出最佳受体母牛.快速提高良种扩繁速度,实现现有肉牛品种的良种化进程.实验结果表明:受体母牛的受胎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因素较复杂,而病情、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因个体而不尽相同,必须依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病情发展阶段,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合理选用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向草食家畜生产倾斜,突出发展养牛业.2014年中国肉牛存栏总数为7040.9万头,在养牛业生产中各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俗语称"十牛九胃病,十马九肠病",说明了牛的脾胃病是常发病之一,也是较为难医之病,是制约养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农业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为了切实做好牛羊常见疫病防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牦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该病由大肠埃希菌引起,是西藏地区牦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原.为了查明牦牛的大肠杆菌菌株中存在毒力基因类型、血清型以及耐药关系,本研究收集了青海高原腹泻牦牛292份肛拭子.用纸片扩散试验、平板凝集试验、PCR试验评估大肠杆菌分离株药敏试验、毒力基因、血清型、进化分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多重耐药率占97%,至少含有一种毒力基因(100%).10种
伊维菌素是一种抗生素类高效、广谱、低毒类抗寄生虫药,可用于防治畜禽的多种寄生虫病,可供兽医临床使用的剂型有多种,不同剂型直接影响到给药方法和驱虫效果.为评价伊维菌素三种不同剂型对放牧牦牛线虫病的驱虫效果,进行了本项试验,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证明,伊维菌素片剂和复方片剂都要经口投服,但片剂给牦牛经口投服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强制保定牦牛,给药程序复杂,费工费时,且少数牦牛不同程度吐出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