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出了一种有接触力反馈的虚拟手指力觉生成方法,增强了虚拟手交互的真实性和沉浸感.基于手指的感知特性,构建真实手指接触力测量平台,测得指尖接触面积和相应接触力的数据,提炼出以接触面积为变量的指尖接触力的力学模型.仿生手的生理组织构造,分层建立虚拟手模型和指尖接触的几何模型,用于虚拟手交互.依据指尖接触的几何模型,计算虚拟手指接触面积,结合指尖接触力的力学模型,实时生成虚拟手指接触力.用Cybergr
【机 构】
: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杭州,310018;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出 处】
:
2006年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委会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有接触力反馈的虚拟手指力觉生成方法,增强了虚拟手交互的真实性和沉浸感.基于手指的感知特性,构建真实手指接触力测量平台,测得指尖接触面积和相应接触力的数据,提炼出以接触面积为变量的指尖接触力的力学模型.仿生手的生理组织构造,分层建立虚拟手模型和指尖接触的几何模型,用于虚拟手交互.依据指尖接触的几何模型,计算虚拟手指接触面积,结合指尖接触力的力学模型,实时生成虚拟手指接触力.用Cybergraph力反馈数据手套和Ascension FOB 6自由度跟踪器,测量真实手的运动,并同步赋与多自由度的虚拟手,实现对虚拟手的运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手指接触力生成算法,当虚拟手指触摸虚拟物体时,用户可感受到逼真的接触力觉.
其他文献
由于目前的反求软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并且对处理特定方法扫描得到的有限点云的功能不强,然而Pro/E、UG等CAD软件处理点云的功能不强,迫使很多企业开发自己的反求软件来处理用特定方法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针对ROMER公司的三坐标测量仪得到点云数据的IGES文件,用VC++和OpenGL作为工具,开发出读取点云数据文件的接口程序.对数据文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接口程序的链表数据结构.程序采用读取
建立了动平衡车轮组成的系统模型,得出减少静不平衡可改善力矩不平衡的结论.利用物理学原理建立了非复原平衡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避免平衡测试系统调回初始状态的非复原型静平衡测试系统.对该系统测试结果的误差来源进行详尽分析,提出避免的措施.通过结构设计对安装定位误差进行补偿,以便正确评判被测轮胎的不平衡性.根据目前设备的不足,提出该设备的改进设想并指明平衡测试系统发展方向.
提出了利用1/3倍频程谱与小波能量谱相结合的综合故障诊断方法来诊断齿轮故障.正常状态下的齿轮箱振动信号的能量谱是一定的,当齿轮箱中的某个部件发生故障时,其谱的能量分布必然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提取与分析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下某二级传动齿轮箱振动信号的1/3倍频程谱和小波能量谱的特征,有效地识别了齿轮箱的故障.
提出针对齿轮箱升降速过程中振动信号非平稳的特点,将常规的阶次分析与角域平均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阶次边频带分析的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齿轮箱升降速瞬态信号进行时域采样,再对时域信号进行等角度重采样,转化为角域平稳信号,最后对角域重采样信号进行角域平均分析,就可提取代表齿轮故障特征的阶次边频带信息.通过对齿轮齿根裂纹故障试验信号的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诊断齿轮的裂纹故障.
分析了带有碰摩故障的具有三轴承支承的双跨弹性转子系统的复杂非线性运动.在同时考虑轴承油膜力和碰摩发生时转静件间的相对速度对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基础上,构造了双跨碰摩弹性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系统单盘和双盘碰摩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该类系统在单盘碰摩时进入混沌的道路是倍周期分岔,离开混沌的道路为倍周期倒分岔,混沌运动区域为一体;双盘碰摩时,混沌运动区域中出现了2个明显的独立
为了得到满足插秧要求的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最佳机构参数,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并研制分插机构运动学实验台,利用高速摄像对该机构进行动态测试,将得到的视频输入计算机,采用视频分析技术计算了该机构的秧针运动轨迹和速度,并分析存在的运动误差,从而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根据验证过的运动学模型和插秧的特殊要求,建立椭圆齿轮行星系分插机构的运动学参数优化模型,该模型是多目标带约束的非线
研究了在正常分离、正常接合与故障状态等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摩擦离合器瞬时转速信息,通过分析摩擦离合器工作过程中的接合时间、分离时间及打滑状况,构造并提取了打滑率等故障特征参量.根据这些特征参量,提出了一种不解体条件下摩擦离合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有效对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接合不完全等故障进行诊断.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履带车辆离合器这类解体难度比较大的机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某类型全路面起重机在公路高速行驶工况中,经常出现强烈的摆动现象.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全路面起重机的虚拟样机试验模型.通过仿真方法进行故障诊断,确定了故障原因是由于第3桥的转向锁紧机构产生的运动干涉引起的.为消除此运动干涉,对转向锁紧机构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改进设计,经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根据矿用自动风门的应用环境,针对当前风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制了新型风门PLC自动控制系统.本系统采用了冗余技术和硬件、软件双重优化等措施,使软件、硬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本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长时间的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安全、可靠、实用和维护方便,对保证矿井的良好通风、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对煤矿生产综合自动化改造以及煤矿行业的减员增效都具
提出了一种新的挠性接头细颈厚度测量方法,研制了基于电感原理的手持式柔性测头,设计了二次仪表电路及单片机系统,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手持式挠性接头细颈厚度测量系统.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千分表打表法的离线测量以及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该测量系统不仅实现了在位测量而且测量精度稳定.实验证明,测量误差不大于1 μm,其不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5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