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未来

来源 :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英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巴斯奈特在她的新书《比较文学导论》中提出:比较文学已经死了.更具争议的是,她认为:"从此以后,应该把翻译研究当作一门主要的学科,而比较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有价值的附属领域."从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开始,比较文学危机论就不绝于耳.在这个意义上说,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死亡论也许并不那么出乎学界的意料.但是,她将比较文学的未来放置在翻译研究这一新兴学科的肩上,这确实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地思考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血脉相连,翻译研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突破,反之亦然;但是,不管未来的走向如何,应该对翻译研究的为了抱有充分的信心。
其他文献
关注20世纪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1949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因为政权的更替,也因为政权更替在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带来的根本性变化,这些都对思想界、学术界和文学研究界产生了巨
文学研究受学科制度化之累,其活力、创造力、社会影响力已严重下降;同时,面对大众文化生产机制制作的文学产品,文学研究也无力应对.文化研究以反学科的面目出现,却正在走向学
很多学者对文道关系说本身缺乏深入的思考,便不问青红皂白,把历史上的各种说法混为“载道”一说予以痛击。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道关系说研究,正是在对这种极为特殊的历史语境的艰
  近一时期当代文论的变革发展,可以说是破、引、建三者交织的新一轮历史循环运动,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针对这种新变化和新问题,有必要在反思中调整理论立场
会议
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建制始终遵循的是西化和苏化的功能专业化模式.这种知识建构是西方现代性分化的产物,它既有袪魅的历史进步性,又呈现出返魅的自反性.文学理论学科体制功能化
近十多年的学术界、思想界,越来越凸显这样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新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怎样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充分吸纳传统的智慧和古
本文从中国文化诗学的角度,反思了"时限论"、"文学"范畴和西方"文化研究"对目前文学研究的严重局限,阐述了中国文化诗学的突破这些局限的新观念、新方法,强调了中国文化诗学
在对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反思的过程中,从思想与观念生产的层面进行探讨,是一个带有学科本体价值与面向未来理论建设的话题.文学理论科学的身份内涵及价值规定到底是什么,这
面对西方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来说,就中国学界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主动或积极的本土化”进行了分析,指出需要尊重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调整研究方法以趋就之,而不是为了适应新的研究
叙事学的复兴颇为吸引眼球.美国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介绍当今文学理论的六大趋势时,首先提到的便是叙事学的"卷土重来",并对其认知论转向与跨学科趋势作了分析.《叙事》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