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腰椎V形置钉钉道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研究V形置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V形置钉技术提供影像学参考数据. [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6例中国成人进行腰骶椎三维重建,在椎板轴位断面中测量骨性直线通道长度、最小厚度,测量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椎弓根螺钉钉道在水平面和冠状面的夹角. [结果]:由样本推测总体的95%置信区间,L
【机 构】
: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骨三科,北京,100143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放射科,北京,100143
【出 处】
:
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腰椎V形置钉钉道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研究V形置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V形置钉技术提供影像学参考数据.
[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6例中国成人进行腰骶椎三维重建,在椎板轴位断面中测量骨性直线通道长度、最小厚度,测量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椎弓根螺钉钉道在水平面和冠状面的夹角.
[结果]:由样本推测总体的95%置信区间,L(3、4)、L(4、5)、L5S1。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最大长度分别为(42.93±1.01)mm、(44.8l±2.27)mm、(46.33±2.27)mm,L(3、4)和L5S1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最大长度分别为(5.44±O.23)mm、(6.27±O.41)mm、(5.18±0.34)mm,男女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矢状面夹角为固定,与水平面夹角从L(3、4)到L5S1逐渐加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关系较为固定,在水平面夹角为36.438±2.41度,在冠状面夹角为52.884±2.54度。
[结论]:在中国成人腰骶椎中沿椎板轴线存在一个贯穿关节突关节的骨性直线通道,该通道内可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与邻近椎弓根螺钉存在较固定的位置关系,此影像学测量可为术中置钉提供安全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经腰椎后路行病灶(椎间植骨及融合器)清除、减压、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感染的12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特点。结果:12例术后融合椎间隙感染病例均通过一次或多次椎间病灶清除、持续冲洗引流而治愈。结论:一旦确认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椎间隙原发感染,应尽快手术治疗,经腰椎后路行病灶(椎间植骨及融合器)清除、减压、置管冲洗引流,能迅速缓解和解除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一期经后路骶尾部肿瘤整块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探讨一期经后路肿瘤整切除术治疗骶尾部肿瘤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2004年4月-2010年1月间,32例骶尾部肿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6例同期应用行改良Galveston骨盆稳定性重建.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8~75岁,平均49.1岁.原发骶骨肿瘤2790,包括脊索瘤17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3例、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巴氯芬、替扎尼定和乙哌立松治疗脊髓损伤中重度痉挛患者的临床解痉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脊髓损伤中重度痉挛患者18例,其中重度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3级)患者16例,中度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2级)患者2例,采用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进行解痉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服药2个月,并随访4个月以上。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严重性(Frankel分级)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进行连续7天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心率取平均值,并作为统计参数。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其中Frankel A 31例,Frankel B 19例,Frankel C/D 28例.患者平均年龄是36
总结了1例颈椎病伴颈椎血管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指导气管推移训练、体位准备、物品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心里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情况、切口渗血情况、体位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的观察、做好管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术后功能锻炼。该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并内固定重建术的护理经验和方法 。方法:对1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教会病人肛门括约肌的训练、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及完善肠道准备, 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腹部体征及切口敷料与引流量的观察、神经功能的观察、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
骨盆髋臼骨折多由高能创伤造成,占所有骨折的3%,但其死亡率却达到了13.4%,平均出血量达到2500 ml,并且61.7%的骨盆骨折患者伴有多发损伤.骨盆区域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骨折后结构遭受破坏,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更加大了手术难度。传统手术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早期复位及稳定固定的要求.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提出对骨盆和髋臼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
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上世纪50年代对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尚属空白,在Smith Petersen 1945年做脊柱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启发下,作者于1961年也开始做了第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采用的也是单纯椎板截骨的手术方法,利用薄刃骨刀在椎板上做横形截骨、过伸复位石膏背心外围定,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作者在从业5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对脊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ll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在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 方法:2007年8月~2009年12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其中合并脊柱侧凸18例,脊椎滑脱20例,盘源性腰痛11例,腰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7例。手术方法首先采用钉棒系统矫形,复位,后选择性的应用TLIF技术行减压、椎间融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1月,56例严重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病例.Neer分型2部分骨折2l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13例,sighn指数Ⅲ-Ⅳ级.统计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 [结果]:56例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67.5岁。内固定治疗37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保守治疗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