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论与毕达可夫《文艺学引论》--中国文论学科的方法论源流考辨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反映论与毕达可夫《文艺学引论》的关系,当作考辩中国文论学科方法论源流的一个聚焦,这对有百年学术记忆的亲历者暨反思者来说,既是久违的念旧,也是陌生的重读。比如说,从毕达可夫到以群因受制于哲学反映论对文艺的强制性阐释,势必导致对文艺的审美性的掩抑及其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理论统战,这在逻辑上不难领悟,颇近乎学术史的念旧。但若说到把反映论从哲学腾挪到文艺学,是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语境的反映论的“转基因”,且此“转基因”不仅有悖列宁本义,也是对列宁《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的误读或曲解,或许就不免陌生乃至错愕。而经此考辩,中国文论学科半世纪来习焉不察却经不起证伪的诸多立论,恐将因其方法论源头的破绽而裸露学术窘困。
其他文献
美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称为"感性学".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西方式的偏见,是把古希腊艺术及其模仿说普遍化的结果.审美经验和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不是感性而是直观.直观是一种本源性的认识能力,感性和理性都是从其中分化和发展而来的.只有把审美经验确立为一种直观活动,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审美和艺术活动的真理性,并且一劳永逸地消除"艺术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