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近50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zh50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趋势分别为0.23℃/10a和0.46℃/10a;均能够通过α=0.001的显著性检验。近50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系列都有一个突变点,其中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而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前后。这种变化使得温度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并在1972年出现一个突变点,前后平均相差1.8℃。区域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与日照百分率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室效应持续增强的迹象。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萍乡和莲花两个站点24年(1980~2003年)722个大雾天气个例,通过对其进行年、月变化和气象要素相关性回归分析,并以2004年和2005年出现雾的相关资料进行验证,检验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萍乡地区冬、春、秋季雾预报方法.结果表明:(1)有利于雾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有:14点的露点温度、最低气温、露点温度差、最低气温与露点温度差、水气压、相对湿度.同时还与江南区高空和地面形势以及中
利用赤道平流层月平均纬向风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资料,分析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现象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之间的一些关系.结果显示:1-11月份赤道平流层30hpa纬向风为东风时,6-11月份热带气旋数偏多,为西风时偏少;赤道平流层50hpa的西风风速的增大,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增多,东风风速增大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减少;前期12-2月份为西风时,后期6-11月份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东
本文在分析了大气环流及其诸层物理量场特征基础上,结合逐时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10月17日~18日宁夏固原一次大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此次暴雪中低层存在着较明显的三股气流的共同作用,指出低涡及暖式切变线是本次过程重要的天气影响系统,降水水汽主要来自于低层输入,同时分析还表明宁夏冬半年的强降水也具有的中小尺度特征.
利用陕北地区24个代表站30年(1971-2000)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陕北沙尘暴的时间变化,以及陕北4个代表站月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变化,并对春季沙尘暴月发生日数与春季风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即是一年中沙尘暴多发的季节,同样是月平均风功率密度最大的季节,春季沙尘暴出现的日数与这个季节的风速相关性比较好.通过逐步回归计算,选取2月份的平均风速、3月份的平均风速、3-5月的平均风速,可
本文对影响我国台、闽、浙、赣、湘、粤、桂、黔等八省(区)的2006年第4号登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湘南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冷涡、西风带长波和副高的强度、位置等因素决定了碧利斯的移动路径;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卫星云图存在明显差异;能量高值中心有吸引低压中心的表现;西风带系统、副高、青藏高压的准静止性影响强降水系统长时间原地少动,导致湘南暴雨灾害的发生;
使用桃江县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得出桃江县大多数年份的洪涝集中在6、7月,1957-1987年洪涝出现频率为35%,1988-2000年上升为77%,其中20世纪九十年代除1991年和1997年外,年年都有洪涝发生,21世纪后洪涝出现频率有所下降;桃江县干旱以夏旱和秋旱最为明显,1957-1988年桃江县干旱出现频率为100%,干旱危害比较频繁,1989-2000年为
全球气候变暖已影响到方方面面,地处中纬度的东洞庭湖湿地已受其影响。本文从东洞庭湖气象水文条件与洲滩湿地生态关系入手分析,揭示出湿地生态原生态优良,而现今湿地生态已显危机,并探究其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思考建议,具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应用岳阳6个气象站1952~2006年气温序列资料,对全市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年较差、日最高气温≧35℃日数、日最低气温≦0℃日数以及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月、季、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去53年岳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现了不同幅度的显著增长。由于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年平均日较差显示出缩小趋势。在季节变化上,冬季季平均气温微弱上升外,其
利用1951~2006年齐齐哈尔市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WMO发布的24种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的事实和变化特征:年最低气温、暖夜、热夜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霜日、冰日和日平均温差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种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都不显著;极端气温和降水指数均存在阶段性特征和突变特征;最低气温的增暖主要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而最高气温则在
本文用河南省1961-2007年的气温、降水、能见度等气象要素,通过资料处理、制图、制表对河南省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河南省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气温变暖在冬季表现的最明显,全省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约1.6℃,豫北升幅大,豫南升幅小;全省降水量近50年来大部分地区降水无变化或有微弱的变化趋势,全省夏季降水时段和强降水较集中;全省能见度下降明显。通过对全省气温、降水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表明: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