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沉积物粒度分布表征方法

来源 :第四届全国石油地质实验技术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统计学中样本和母体分布的区别入手,通过正演实验,证明了以往对粒度概率图解释的错误;借助于人工神经网络,对比了样本和母体分布在判别沉积环境上的差异;基于"子体分离技术",给出了一种更加科学的单样品粒度分布表征方法——粒度母体分解图;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开发出一个"基于粒度母体的沉积环境识别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选择适当的芳烃标准物质,采用标准曲线法,对油气化探样品光谱测试中几个特定波长处的光谱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使油气化探光谱指标具有了传递性、对比性.同时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应用于油气化探,能够检测到气态、液态、固态油气化探样品中芳烃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有助于提高油气预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开展油-油、油-气、油-源对比,探索油气运移的特征.由以上测试技术组合而成的芳烃油气化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应用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油田试验图象分析技术,并初步研究了高压铸体孔隙结构分析技术在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及微观模拟驱替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由于砂岩的非均质性,扫描电镜对孔隙结构的分析必须向定量统计方向发展,以保证分析资料的科学性.因此,根据石油地质样品的实际情况和分析要求,编制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软件.以处理分析扫描电镜图像中孔喉结构方面的问题,实现孔喉结构定量分析的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孔隙结构图像分析软件现已编制完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该软件已比较成熟.在方法研究中,从环境扫描电镜上采集背散射电子图像,在该图
油气的二次运移对油气藏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它的运移路径和方向决定了一个圈闭是否能形成油气藏.在油气的二次运移过程中其不同组分由于分馏效应的作用,因而随着运移距离的变化油气中不同组分组成将发生变化,这也是研究油气运移的基础.但是在油气勘探的早期阶段由于地下资料较少,同时运移过程留下的指纹由于后期改造难以留存,因此油气运移是当今地球化学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艰巨课题.
此碳同位素是反映沉积有机质母质类型的重要指标.这也是油气源对比的地球化学基础.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受分析技术的限制,往往只能测总的碳同位素值或某一类化合物如饱和烃、芳烃、沥青质、非烃等的同位素值.事实上饱和烃、芳烃、沥青质、非烃也是一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测的也是总碳同位素值.以往单体烃碳同位素测定仅限于天然气甲、乙、丙、丁烷.因此碳同位素值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局限.研究表明油气在干酪根降解成烃后的运移过程
位于青藏高原的措勤盆地、比如盆地、昌都盆地、岗巴-定日盆地从来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勘探与研究,地质研究基础较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始对青藏高原进行石油地质野外调查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分析化验资料也极少,且不配套,尤其措勤盆地有的层痊样品没做分析,给深化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先后采集了1000多块样品,并对岩石及含油样品和气、水样品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
利用GC/C/MS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能够从微量样品中获得原油的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数据.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中生界原油的GC/C/MS在线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中生界原油中无论是轻烃单体分子、正构烷烃分子还是姥鲛烷、植烷,均具有富集C的特征.结合原油和生油岩其它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油-油、油-源对比,证实各产层原油的母岩是相同的,为Ty长8-长4+5半深湖-深湖相生油岩.其生油母质为湖相水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已经知道在沉积地层水中存在着羧酸及其阴离子(CAA).为了对CAA在地质作用中的重要性作出准确的评价,必须对其进行精确的测试.本文将首先介绍CAA的多种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然后详细讨论离子排阴色谱(ICE)分析技术的应用.
目前国内常规的干酪根提取方法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碳酸盐岩样品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干酪根提取率低,无法满足镜鉴和反射率测定等分析项目对样品量的要求,严重影响了碳酸盐岩发育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评价,本文要通过对干酪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分析,改进了传统的干酪根处理流程,使干酪要提取率由方法改进前的1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的流失问题,成果通过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简要地描述岩石热解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岩石热解标准物质是用于校正仪器和统一监控热解分析岩样,是定量计算生油岩和储油岩热解分析参数不可缺少的标准样品.从而保证热解分析过程中量值传递和热解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公正性,也是热解分析执行行业分析标准、实验室认证和实验室比对的主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