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混施用氯虫·噻虫嗪和苯醚甲·丙环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四川省水稻中后期螟虫、纹枯病等主要病虫混合发生情况,开展了药剂桶混减量施药防控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桶混施用40%氯虫·噻虫嗪WG+30%苯醚甲·丙环EC,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9.25%~95.58%(3天)和95.80%~99.6%(21天);对2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87.7%~94.6%(15天);药后21天稻纵卷叶螟虫口减退率和保叶效果分别为90.46%和92.40%;药后14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82.0%~91.0%,对稻曲病的防效为81.7%~94.6%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药区(20%井冈霉素SP+ 25%噻嗪酮WP+ 20%三唑磷EC)的防控效果.减量施药处理平均比常规对照药剂增产10.5%;其有效剂量用量比常规对照药剂减少72.1%.可见,该桶混减量施药方案对四川省水稻中后期混合发生的5种重要病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减少农药用量,增加水稻产量,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以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代表的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引起多种果树林木的干腐病、溃疡病或腐烂病,是为害梨、苹果、杨树等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引起的山核桃干腐病,在山核桃主栽培区安徽和浙江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本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山核桃干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干腐病菌(B.dothidea)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40℃,最适宜的温度为26℃左右;孢子在15~4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近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的早稻、中稻和晚稻区流行风险高,潜在为害损失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时有效控制为害,保障水稻作物生产安全,在全国水稻产区进行系统的防控研究与示范,发展了快速鉴定技术和药剂防控技术,在贵州省荔波、湖南江华、云南施甸建立了县级快速检测实验室,提出"虫病共防共治"的防控新方法,以"育无病秧苗健康栽培为基础,创新药剂为主体,多种防
近年来,随着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丝状真菌转化方法、选择标记、转化系统的应用等.作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种基础手段,真菌的遗传转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遗传因子转到受体细胞之中;二是分离获得外源遗传因子的受体细胞。大部分的转化方法都能够使受体细胞接受目标片段,而有效的筛选目的转化子往往是遗
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是近几年新发生的为害玉米幼苗的鳞翅目夜蛾科害虫,特别是2011年在我国大范围暴发成灾,对苗期玉米造成了较大的为害.因为是新发生的害虫,目前,对该虫的灾变规律了解很少,有关该虫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相关的研究也很薄弱,目前,关于二点委夜蛾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从该虫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入手,研究了二点委夜蛾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探讨了卵巢发育
会议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瘟病发病严重,而稻瘟菌具有极强的分化能力,本文对黑龙江省稻瘟菌的优势小种和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期望为合理种植抗病品种及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并展望了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的发展趋势.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种植大省,随着对抗病水稻品种的研究,找到适合在该省种植的优良抗瘟性品种指日可待,但应该合理种植,延长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性。稻瘟菌分化力强与该菌本身的遗传性质有关,另外,环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四川主产烟区的20余种烟草病毒病毒源植物共计338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多种作物和杂草上都携带有TMV(普通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和PVY(马铃薯Y病毒)等烟草病毒,其中,尤以蔬菜和杂草的带毒率高.在检测的样品中,病毒检出率较高的有番茄、茄子、黄果茄、莴苣、萝卜、辣椒、蚕豆、马铃薯、菊花、龙葵等,检出率分别为89%、88%、84%、83%、75
浙西南山区景宁县澄照乡翁边村茶树茶饼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茶饼病始发期为8月底,盛发期为9~11月中旬.适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环保药剂防控抑制该病,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免茶叶产量的损失.提出应从病区调运苗木必须严格检验,发现病苗,应立即处理,防止病害传入新区。勤除杂草,砍除遮阴竹、树,增施磷钾肥特别是有机肥,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及时分批采茶,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生时,尽量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是我国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成虫、幼虫都能造成严重为害.本文论述了铜绿丽金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人工防治等害虫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铜绿丽金龟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铜绿丽金龟的防治上,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s)广泛存在于昆虫各种化学感受器的淋巴液中,是昆虫在长期衍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类分子量较小的、酸性的、可溶性蛋白.这类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区域结构,相对分子量平均为13kDa,多肽链全长100~115个氨基酸,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形成2个二硫键,在昆虫嗅觉行为中感受、识别、转运、传导化学因子刺激信息,参与调节生理节律和生长发育.
滞育现象在多种赤眼蜂天敌昆虫中存在,通过研究赤眼蜂滞育调控技术,可实现蜂种的长期储存、提高产品抗逆性、延长防控作用时间,对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赤眼蜂滞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已开展滞育研究的19种赤眼蜂的滞育虫态、滞育持续期、主要诱导因子以及亲代效应等.赤眼蜂多以预蛹滞育,其滞育敏感阶段因种不同而异.滞育持续期相对较长,大多可维持数月.滞育的卷蛾赤眼蜂Tri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