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架边缘三角洲具备形成优质油气藏的储层条件,是当今沉积学研究和勘探开发的热点之一.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指发育于大陆架边缘,越过陆架坡折向陆坡逐渐延伸发育的三角洲,发育的地形坡度一般介于2°~6°.利用钻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以及均方根振幅属性切片对白云凹陷中中新世(距今约13.8Ma)韩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标志,沉积特征、控制因素以及相应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斜坡区早三叠系百口泉组(T1b)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大量粗粒沉积物快速堆积,形成了大套砂砾岩储集层。岩石普遍富含凝灰岩、流纹岩等偏酸性火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高,造成砂砾岩自然伽马高异常;泥质成分为近物源沉积,其搬运距离近,比表面未能吸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导致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煤层气开发最先在无烟煤发育的沁水盆地取得成功,目前煤层气也主要产自无烟煤储层.无烟煤煤岩致密,孔裂隙结构更为复杂多变,渗透率总体偏低,煤层气开发难度较大.对无烟煤储层结构和解吸扩散渗流网络的认识水平成为制约着中国煤层气地质选区科学性和开发工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议
盆地沉积序列中的古气候记录一直是盆地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古气候变化可以驱动沉积层序中天文旋回的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层状硅质岩序列的硅质岩-泥岩(页岩)韵律已经被证实赋存米兰科维奇旋回。硅质岩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在阐明硅质岩成因、建立硅质岩天文年代标尺、重建古气候变化、解决关键地质问题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在大量岩心观察,常规、铸体、荧光、包裹体薄片镜下研究与定量统计基础上,利用图像粒度与图像孔喉、孔隙度与渗透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与核磁共振、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阴极发光与荧光分析,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和水锁实验等分析测试与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 段致密砂岩的类型及其岩石学组分、孔隙组合与孔隙结构特征,各砂岩差异性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
综合岩心观察、测井、三维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以塔中北坡顺9井为代表的,塔中北坡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开展了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坡柯坪塔格组下段由北向南超覆,沉积序列纵向上整体具有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特征,上部沉积以砂质为主,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泥岩撕裂屑等常见,下部泥质为主,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双黏土层等较为发育。电测曲线以漏斗型、箱型、齿化箱型
渤海湾盆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石油生产的重点研究区域,其中具备古潜山性质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这一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的发展,在潜山面以下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不断取得油气发现,古岩溶型储层逐渐成为新一轮的研究重点。
选取与沙波走向垂直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并综合水文、沉积物粒度等资料,对台湾浅滩处沙波特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底流对沙波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随水流强度的增加,沙波经历了形成阶段(沙纹阶段)、生长迁移阶段以及残余阶段3个主要阶段。
该文重点研究物源及水动力等多种因素对青岛汇泉湾岬角海滩形貌特征的联合塑造作用及其与海滩形貌演化模式的关系。以野外观察、拍照、实测为基础,结合样品筛分数据和实验测试结果,总结了海滩浅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海滩形貌演变规律;揭示了风暴、潮汐、海浪以及沿岸流对海滩地貌演变的作用;发现了沙滩经历强风暴破坏后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提出了沙堤的形成是海滩演化的成熟标志的观点,将汇泉湾海滩演化全过程划分为2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鉴于南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周边国家开始了激烈的海域资源争夺,论文展示了目前周边声索国对于南海主权的争议形势,重点研究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的海域油气田及沉积学特征,并结合沉积盆地“外油内气”及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和当今勘探开发技术发展,总结并展望了南海海域在深水领域的将来发展趋势。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石炭系自下而上发育东河塘组东河砂岩段、巴楚组角砾岩段和卡拉沙依组中泥岩段。东河砂岩段是一套以前滨-临滨为主的滨岸海滩相沉积,储层物性较好。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厚度100~200m,北面的东河塘油田厚度大于200m,南面的哈德逊油田厚度10~40m,区域上呈北厚南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