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菌清的重复施用对于土壤硝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第八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三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有机农业发展与健康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as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菌清(2,4,5,6-四氯-1,3-二氰基苯)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被广泛用于设施农业中蔬菜、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病害防治.在美国百菌清的年使用量> 5000t,而在中国百菌清的年生产量>8000t.根据科学研究,百菌清的推荐使用剂量为3kg/ha,使用周期为7天.百菌清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天到6个月,且在重复施用的情况下半衰期可长达1年.需要关注的是设施农业中施用的百菌清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尤其是在设施农业中存在氮肥施用过量且肥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研究以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农药,通过室内土壤培养研究百菌清的重复施用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施用推荐剂量(5 mg/kg干土)与5倍推荐剂量(25 mg/kg干土)的百菌清,施用周期为7d、重复施用4次后,土壤中百菌清的残留量分别为3.14与69.7 mg/kg.与对照组相比,百菌清的重复施用可以显著地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并且降低土壤矿质氮的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对土壤氮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基因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百菌清的施用可以显著降低土壤AOA与AOB基因的丰度,且基因的丰度与百菌清的残留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同时百菌清的施用对反硝化过程中不同的功能基因(narG,nirK/S,c/qnorB,nosZ)产生有差异性的抑制作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百菌清的重复施用用所产生得生态毒性是呈累加效应.
其他文献
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ORS571 has the capacity to fix nitrogen not only as a free-living organism and an associative-symbiotic bacterium by colonizing the root surface of non-leguminous plants,but a
会议
土壤有机碳矿化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受微生物驱动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其动态特性和作用机制与土壤质量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依托布置在红壤水稻土上的20年长期田间小区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布置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可为阐明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机制,制订土壤质量和有机资
会议
花生是南方低丘红壤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而长期连作引起的生产问题制约着当地花生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证实作物化感作用在连作障碍中扮演重要作用.酚酸作为潜在的化感物质,其主要来源为植物根系分泌和残体降解.随着花生连作年限的增加,酚酸物质会不断地进入土壤,是可能导致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作为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碳源物质,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对解读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苯甲酸
会议
AM真菌可以通过菌根际效应(受AM真菌侵染根系及菌丝影响的土体)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降解,故在有机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AM真菌根外菌丝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影响PCBs降解的相关报道。本研究中以人为添加Aroclor 1242的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美国南瓜(Cucurbita pe
研究了山东潍坊、临沂、日照、淄博、莱芜、青岛烟区植烟土壤2001-2002年338个,2011-2012年201个烟区土壤样品的土壤pH,结果表明:山东省植烟土壤pH均值10年间由6.75下降到6.11,达9.5%;大样本取样(>30个)烟区的潍坊、临沂、日照烟区土壤样品pH分别由6.75降至6.16(降低8.7%)、6.72降至6.08(降低9.5%)和6.55降至5.85(降低10.7%),淄
There has been little study of the biogeography of soil archaeal communities on a regional scale.In a previous study, we found that variation in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strong
纳米氧化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型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具有一定生物毒性,同时其自身又含有Zn组分,某些性质与其他含Zn的污染物类似。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够与陆地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互利共生,能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增加宿主植物抗逆性,并可以应用于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indicate that endocrine disruptor chemicals (EDCs) such as bisphenol A (BPA) can act as carcinogens and enhance susceptibility to tumorigenesis.Although the gut is in direct co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及维持土壤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业耕作模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指出在同一土壤类型和作物条件下,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关于有机农业具体对哪一些微生物造成影响,以及这些微生物与营养循环的关系,还不甚了解。本研究考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种作物类型(蔬菜,水稻和茶叶),以及两种耕作模式(有机和常规)下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负荷已经成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丛枝菌根真菌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宿主植物对矿物养分的吸收利用及其生长,并能够通过菌丝缠绕及分泌物黏结改良土壤团聚体结构.豆科与禾本科间作也表现出了提高养分吸收利用及在控制农田养分径流流失方面的作用.为了研究间作体系下影响滇池流域红壤表层磷素流失的菌根因素及削减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161041)把菌根技术与典型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模式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