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

来源 :第一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利用Ilizarov支架一期手术、逐渐矫形的方法治疗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的可行性,探讨如何根据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组装支架,尤其是铰链的正确计划与安装。 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6例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病例采用Ilizarov支架一期手术、逐渐矫形治疗。术前常规拍摄双下肢全长站立相X片,通过分析下肢全长的机械轴线与解剖轴线确定下肢成角畸形是单处畸形还是多处畸形、每处畸形的位置、大小,然后根据重建机械轴线的矫形原则计划行单处截骨或多处截骨、成角畸形矫形轴线的位置和需要矫形的程度。利用等大全长X片测量患肢短缩的程度;对骨骼未成熟的患儿,根据Paley乘数表计算患儿骨骼成熟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以确定术后需要延长的范围。术前根据需要矫形的位置、大小和需要延长的程度组装Ilizarov外固定支架,铰链安置在成角畸形矫形轴线水平。术中根据术前计划安装支架后,胫骨采用线锯截骨、股骨采用多处钻孔后骨刀截骨。术后7天开始通过调整支架螺杆逐渐矫正成角和短缩畸形,直至全长X片证实恢复了下肢机械轴线和长度停止延长,待新生骨痂矿化满意后去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中观察肢体长度、畸形有无复发、关节活动范围、肌力;X片观察下肢力线、关节水平线与机械轴线角度以及新生骨塑形情况。 结果:6例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10-17岁。除术中1例于骨折畸形愈合部位截骨矫形、临近骨段延长外,余5例均利用微创截骨部位完成矫形与延长。其中1例支架铰链可放置在截骨平面,4例支架铰链与截骨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术后平均矫正成角畸形34°,平均延长5-3cm。所有病例下肢机械力线恢复,相关关节角度恢复至正常范围,双下肢等长。关节活动正常。最后随访时X片显示延长骨痂愈合良好,无再骨折。 结论:利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安全、可靠,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与力线,但需要术前科学分析病理变化,正确计划支架铰链的水平与位置。
其他文献
本文回顾、报告我院2000~2006年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22例诊治情况,通过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期进一步认识PESC的临床特异性,探索更为合理的诊疗策略。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易转移,而SCLC患者中,局限期SCLC约有30%属于局限期,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和最佳的治疗方案能这些患者较广泛期者获得更高的长期生存率。目前认为局限期SCLC患者宜采用同期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化疗推荐4~6个疗程的EP方案;放疗可在化疗的第1或第2周期开始,放疗方案推荐超分割
目的:研究太空舱全身热疗系统(ET-SPACETM-I)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ET-SPACETM-I对入选的68例患者进行94人次全身热化疗,比较了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疼痛缓解和病灶变化程度。结果:疗效:68例94人次的全身热化疗后,卡氏评分提高53例(78%),疼痛缓解情况59例(88%),部分缓解25例(36%),稳定34(51%),进展9(13%)。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皮肤的灼伤,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热化疗对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8例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采用HFP方案,在第1天进行静脉热化疗,第5天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21天一周期,共4周期,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获CR 2例,PR 39例,NC 19例,PD 8例,总有效率(CR+PR)60.3%;存活时间最短7个月,最长已达46个月,中位存活时间25个月,毒副反应轻,无明显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超声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分析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触诊阴性乳腺病例(87个病灶)的临床资料,结合定位活检病理结果,总结影像学的诊断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全组87个乳腺病灶中乳腺癌20个(20例病例),占23%(20/87),良性病灶67个(57个),占77%(67/87)。恶性病例的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病例,钼靶摄片诊断触诊阴性
@@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口腔粘膜组织也可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从而引起口腔粘膜的病变导致口腔炎、口腔溃疡等。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由此产生惧怕化疗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化疗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减轻其毒性反应。近几年各地护理同仁在此方面探索了许多方法,并取得一定疗效,综述如下。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肌挛缩导致膝及足踝部畸形的一些临床问题。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小腿肌肉挛缩导致的足、踝及膝关节畸形23例。术前测量畸形角度、大腿和小腿的最大直径以及足的大小。根据肢体的情况,挑选牵伸器组件,组装好有个体化特征的Ilizarov牵伸器大体框架。术中进行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或仅根据畸形部位及情况安装牵伸器。术后缓慢牵伸
目的:总结HA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采用台湾联合公司产U2钛合金HA涂层的股骨柄假体,行无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65例(70髋),其中男20例,女45例,年龄40-82岁,平均63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0例,骨关节炎1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人工股骨头术后松动8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2例.髋关节融合1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方法的中远期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8年1月,对513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其中男性324例,女性189例;平均年龄29岁(17~46岁);急性损伤52例,陈旧性损伤46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
目的: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LISS钢板固定技术应用,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16例符合条件的应用LISS钢板固定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病例。所有骨折均术中采取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后插入LISS钢板固定。所有病例均未进行植骨。根据骨折以及固定情况开始逐步部分负重,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的重量,直至骨折愈合良好后完全负重。结果:13例完整随访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4月。平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