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测井仪器耐高温性能的方法及效果

来源 :2013年CETC 22届中国测井方法、应用及装备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超深井是扩大油气产量的主要手段,超深井的开采必然伴随着超高温、超高压等特殊情况的出现,对测井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超深井的逐渐增多,对仪器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吸热隔热技术、芯片二次封装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几种提升测井仪器耐高温性能的方法,并尝试性将其应用于测井仪器的开发设计,成功研制出KGXX3516、KGGW4401两种耐温200℃/8h、耐压160MPa的仪器.经过现场测试,该两种仪器能够在磨溪一高石梯区块的高温井中长时间正常工作,为以后研制其他高温仪器积累了经验,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以渗流力学理论及压降叠加原理为基础,依据沁水南部煤层气生产区块16口排采井生产数据,分析了煤层气井压降漏斗形状的演化特征,提出了煤储层流体渗流物理过程的演化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煤储层渗流物理过程对煤层气直井产气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渗流物理过程可分为定压边界压力均衡下降型、定压边界压力不均衡下降型、封闭边界压力均衡下降型和封闭边界压力不均衡下降型四种类型,四种
为定量分析煤层气解吸特征对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兰格谬尔等温吸附模型,建立了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理论.在该理论中,引入解吸效率来定量表征不同压力下的煤层气解吸速率.根据数学曲线上的关键节点,分别定义了启动压力、转折压力与敏感压力,并据此将煤层气解吸过程划分为低效解吸、缓慢解吸、快速解吸与敏感解吸四个阶段.研究表明:快速与敏感解吸阶段对煤层气井产能贡献很大,而低效与缓慢解吸阶段则很小;煤层吸附能力(兰氏
科学合理地评价地质因素对排采的影响程度是正确认识排采效果的保障,而影响排采的地质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对于评价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层气田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只需两两相比较并赋予尺度值,计算权重并排序,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地质因素影响相对重要性的排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构造和水动力背景因素决定了排采对煤层气的释放程度,综合考虑这两个地质因素,可圈定有
从煤岩化验分析,煤岩的工业组分主要为碳和灰分,其次为挥发分,最后为水分,水分含量一般1%~3%.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井间产水量差别大,部分煤层产水量大、产水时间长,难以降压解吸的困难.充分利用常规综合测井资料和成像资料,分析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产水因素,认为顶底板砂岩含水量大,是重要水源,煤层顶底板岩石中应力集中、裂缝发育,煤岩破裂压力与顶底板破裂压力相近,造成煤层压裂时压裂缝容易上下窜通,是产
在国内煤层气井组开发实践和排采动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柳林地区5口井组成的井组单元进行分析.该5口井以F7井为中心,对称分布组成菱形井网.煤层气主采煤层4号煤海拔标高总体略微西倾,煤层埋深、灰分含量、含气量均以F7为轴心对称分布;F7井产气量最高,在1200m3/d左右,其余4口井产量较低,在300~700m3/d波动;F7井的高产,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周边4口井的干扰作用,形成了区域降压优势;通过排
注入/压降试井作为获取煤储层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注入/压降试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测试在储层"平衡"状态下开始,而低压储层往往在取心(打开目的储层后)、扩孔、测井及测试过程中均暴露在"过平衡"状态下。本文提出用变产量叠加函数法对低压煤层气参数井试井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对于低压储层井的试井分析,不应该只用测试时记录的注入时间及注入排量进行分析
与常规天然气赋存状态不同,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基质表面,所以煤质特征对煤层气的赋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煤岩宏观、微观结构特征,煤岩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特征,煤岩的工业分析和煤岩渗透率几方面,对筠连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以及排水降压前景进行了分析.通过同位素实验结合气组分分析认定筠连矿区煤层气为有机原生热成因热裂解气,测定其含气量中等,利用等温吸附曲线可以估算出该地区具有较高的含气饱和度以及较高的
煤岩矿物含量的计算是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对比煤的工业分析,介绍了煤岩多矿物体积模型与测井响应方程.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综合利用多种测井曲线,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煤层气储层多矿物测井评价.对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块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与煤心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这种方法受概率控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计算结果“毛刺”状特征明显。当煤层矿物成分更加复杂时,由于测井参数有限,可能
系统分析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水压传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排采时横向上边界的影响、剖面边界上的影响、储层渗透率、压力梯度、不同排采方式、不同排采强度等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煤储层条件、围岩与煤层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渗透率条件的地质概念模型,即:启动压力梯度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同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异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不可忽略的仅煤层段各向异性层状概念模型;启动压力梯度可
基于黔北页岩气区测井及钻井资料,为寻找黔北页岩气开采有利目标区,运用实验、数值分析的方法,在考虑沉积环境和构造因素的情况下,对采集的样品的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δ13C)、总有机碳(TOC)、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干酪根有机碳同位素(δ13C)偏轻,平均为-33.26‰,最重为-30.7‰,最轻为-34.43‰,表明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处于强还原环境;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