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第四、五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两会"期间,百余名代表、委员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工作地位。代表、委员们认为,"科普工作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像重视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科学普及"。[1]随着媒体在社会各领域重要性的体现,媒体对我国科学文化传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而新媒体的出现更为科学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提出了新的挑战。科技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场所。如何围绕拓展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结合和实践,策划并实施新媒体在科学教育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从新媒体对科普传播的必要性入手,结合新媒体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中的现状讨论,提出新媒体在科技馆与学校结合中的可行性方案,以促使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科学文化传播事业当中发挥最大效用。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将状态空间模型应用于面板数据,并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方法.通过运用该方法,本文对含有时变参数的C-D生产函数建立了状态空间模型,选取省际面
李嘉,江苏镇江人,200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发射传输台卫星地球站工作,负责总台部署的江苏卫视、优漫卡通及多套广播节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流程,本文考察了DF模式下第三种单位根中的三类检验。提出了基于约束残差的Bootstrap检验方法,并利用不变原理、大数定律、Slutsky定理和埃奇沃斯展开方法
会议
纤毛虫原生动物具有多样性的形态、高度分化的细胞结构、独特的生殖方式、双态性的核器,且在微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细胞生物学、真核生物遗传学及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中
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的碳材料可为CO2提供储存空间,在CO2的吸附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但单一的碳材料表面活性位较少,存在表面缺陷,限制了其吸附应用,而在碳材料中掺杂的氮元
  新媒体科普以其信息量大、查询便捷、传播速度快,且具有全球性、实时性、交互性和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正逐步成为科普工作的新形式和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新媒体
  传统的科技馆教育模式由于受到技术、观念、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活动形式单一、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发展空间的局限性也愈发明显。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它在科学教
广播电台在信息传播和节目形式上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中,节目主持人和嘉宾与听众在广播节目中的双向互动交流,在倡导信息对称传播理念的今天,就更显得有意义。笔者结合在“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给传统的科普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新媒体为视角,探讨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馆校结合科普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了可能遇到的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包括即时传播,反应灵活;网状传播,范围极广;多途传播,大众为媒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模式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