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形态和相互作用一直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亚原子物质层次,即原子核、基本粒子和等离子体是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层次,在高能量、高密度、高场强、大质量、高自旋、特殊内囊自由度(例同位旋)等极端条件下,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作为一个强相互作用的量子气体复杂系统引起人们新的兴趣.极端条件下核的结构、性质及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科学的重要研究前沿.发现晕核和一大批新核素以及超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
【出 处】
:
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形态和相互作用一直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亚原子物质层次,即原子核、基本粒子和等离子体是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层次,在高能量、高密度、高场强、大质量、高自旋、特殊内囊自由度(例同位旋)等极端条件下,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性.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作为一个强相互作用的量子气体复杂系统引起人们新的兴趣.极端条件下核的结构、性质及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科学的重要研究前沿.发现晕核和一大批新核素以及超重核的合成和对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探索是其代表性的成果.其中用加速的放射性束流开展的核科学研究产生了放射性物理这一新的分支学科.核物理在这方面的发展对加速各种能量、高流强、高品质、更远离稳定性线的放射性束提出了需求.通常有碎裂反应(FP)和在线同位素分离的(ISOL)二种方法产生放射性束.国内外已有一批加速器分别用这二种方法产生了放射性核束,最近国外已有综合这二种方法,能同时供几种束流的新型放射性束加速系统的建议.假如这种新型的加速器系统能够实现,将大大推动核科学包括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束在其它学科中应用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报导了应用表面磁光克尔效应谱仪(SMoKE)研究对在GaAS(001)表面分子束外延的co膜磁学性质随膜厚度变化的实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当生长温度为150℃时,co膜的矫力厚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在1.5-6nm这一阶段中,Co随着一度的增加由最初的几乎为零迅速增大,在6nm到最大值;接下来,当co膜厚度大于6nm时,随着厚度的进一步增大,矫顽力并下继续增大,反而下降。另外,还对克尔信号随
该文报道了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Co/v多层膜的结构及铁磁共振行为。对其微结构的研究发现多层膜是由柱状晶粒构成的多晶薄膜,在膜的生长方向具有fcc CO(111)和bccV(110)织构,且存在较严重的界面合金化。从铁磁共振谱中一致进动峰计算出的g因子和4Me值偏小也说明了这一点。当V层较薄时(<2.4nm)普遍观测到自旋波共振峰,根据拟合计算出的较小的层间耦合常数说明多层膜中存在较弱的层间耦合作用
本文力图枙要介绍第六次全国学术交流大会以来,国内加速器物理研究工作在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并结合国际加速器物理研究的动态,展望我国的发展前景.
本文概述了我国近几年加速器的发展和进展,主要就加速器控制、特殊磁铁的研制、微波高频技术等方面做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控制和EPICS的发展和现状,超导磁铁、波荡器磁铁、铁氧体脉冲磁铁等磁铁的研制现状,不同波段高频腔的研制、X-波段驻波加速结构和行波加速结构的研制、RFQ加速结构、超导腔加速结构的研制等.
本文简要介绍"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研制的最新进展,该装置是一台强流脉冲加速器,能量20Mev,流强2.5kA,束流脉冲半高宽90ns.由注入器、加速组元、脉冲功率系统、束流输运系统、监控系统以及辅助系统所组成.注入器由阴阳极段与二极管段构成,阴极杆穿过7个组元,阳极相穿过5个组元,在二极管上产生3.5MV的高压,产生能量3.5Mev,束流3kA的高品质束流,亮度达3×10A/(m.rad).脉
本文重点报告近代物理所近几年自行研制并投入使用的两台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以及正在建造的一台双频微波加热ECR离子源和超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1993至1996年我们自行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高电荷态ECR离子源.该离子源微波频率10GHz,轴向磁镜场在中心线最高可达到1.0Tesla.在该离子源研制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实验成功一种新的磁场构形和ECR离子源一种新工作模式.通过此新的磁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我国在八·五期间建设的一项重大科研工程,于1984年10月破土动工,1988年10月对撞成功,次年投入正式运行,是我国第一台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研究装置.本文回顾BEPC运行11年来的情况,并讨论其近期改进和中长期发展的计划.
本文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上开展重离子束治癌研究的一些初步考虑,它包括国内外现状,HIRFL上临床应用研究装置简介,浅层肿瘤临床治疗研究及结束语.
本文简要回顾了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HIRFL)的结构,建造过程,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如扇形磁铁的制造、真空室的研制、大功率高稳定度真流电源的研制等;从1989年开始投入运行后的运行状态,已加速离子的种类,运行效率等;同时概述了在该加速器上所做出的主要成果.此外,介绍了这些年来所做的加速器的改进工作,例如ECR离子源的研制,发现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式,使离子束产额明显提高,所研制的10GHz和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