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口潮汐沼泽湿地作为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流与潮汐独特的水文条件对土壤有机碳(SOC)循环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有机碳活性组分作为有机碳中易矿化、迁移转化快,且活性较高的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河口潮汐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沿水文梯度分布特征,以闽江口鳝鱼滩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沿着潮滩选取一条样带,选取3个点分别代表高、中和低3个不同水淹频率,测定并分析3个不同水淹频率土壤SOC及其活性组分,包括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态碳(EOC)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淹频率0-20 cm土层SOC含量差异明显(P<0.05),表现为低水淹频率>中水淹频率>高水淹频率,其平均值分别为41.61±0.20,19.56±0.15,15.86±0.06 g/kg;在垂直剖面上,SO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且在低水淹频率降低明显,在中水淹和高水淹频率垂直变化较小,这说明潮汐等水文条件对土壤表层SOC含量影响比较明显;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沿水文梯度分布特征与SOC分布特征相似,总体上随着土层深度和水淹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与SOC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48,N=45),其中EOC和SOC相关关系最好(r=0.88,N=45),说明SOC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机碳活性组分也可以反映SOC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区内MBC/SOC,DOC/SOC和EOC/SOC范围分别为0.14%~0.88%,0.1%~0.47%和25.54%~45.02%,EOC所占SOC的比例最大,MBC/SOC和DOC/SOC随水淹频率的变化与MBC和DOC相反,表现为随着水淹频率增大而增大,而EOC/SOC则相反,随着水淹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这预示着随水淹频率的增加,MBC和DOC周转速率加快,而EOC稳定性增强;此外,SOC及其活性组分还一定程度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均与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5,N=45),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N=45);土壤pH与SOC和EOC呈极显著负相关(r<-0.51,N=45),而电导率(EC)与MBC和DOC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N=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