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见类型,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约占15%-20%[1,2]。由于其多变的病变特点和较高的手术难度,尽管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器械层出不穷,其介入治疗的总体难度仍高于非分叉病变。目前真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可分为复杂策略(双支架术)和简单策略(单支架术)两大类。简单策略,即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应用导丝或球囊保护的技术,由于其手术操作简单,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而逐渐受到循证医学推崇[1-6]。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作为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单支架术式,但其近期及远期效果仍不尽如人意[13-17]。切割球囊应用于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分支血管急性闭塞的风险[18-21]。而药物涂层囊替代普通球囊应用于分叉病变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中,有可能降低远期再狭窄风险[22-28]。因此,我们将切割球囊和药物涂层球囊联合应用于冠脉真分叉介入治疗中,理论上能够通过切割球囊预处理提高术后即刻效果,通过药物涂层球囊主动保护技术改善其远期再狭窄率。目的:探索切割球囊联合药物球囊行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保护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冠脉造影判断为冠脉真分叉病变(medinal,1,1、medina0,1,1及medina 1,0,1),且主支及分支血管狭窄程度均>75%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切割球囊预处理后是否使用药物球囊行分支保护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即刻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C型以上的冠状动脉夹层、冠脉破裂、心包积液、支架内血栓、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卒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复合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及术后9月主支及分支的晚期管腔丢失(LLL)。结果:2组患者术前病变类型及影像学参数、术后即刻主支及分支血管最小直径和残余狭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MACE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7%(1/28)vs25.8%(8/31),P=0.044],但 2 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3.57%(1/28)vs 9.88%(3/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术后9个月完成影像学复查,研究组和对照组主支直径及主支L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支血管最小直径[(2.50±0.48)vs(1.96±0.39)mm,P=0.013]及分支血管晚期 LLL[(0.04±0.07)vs(0.25±0.36)mm,P=0.02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球囊联合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