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ECP1°×1°的网格点数据资料,通过对2009年5月10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虽然发生在春季,但无论是环流形势、各物理量场的分布特征均呈现出有利于大降水的夏季暴雨形势。通过分析暴雨发生前后各物理量场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得到暴雨落区的指标以及暴雨区的发展趋势。首先,副高加强西伸,与西风带系统结合,使中低层切变线稳定少动,降水持续时间较长,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其次,暴雨区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长轴方向的顶端、水汽通量辐合区、水汽通量矢量发生气旋式弯曲的拐角处。当上游站有冷空气入侵,水汽通量矢量的气旋式旋转消失时,强降水趋于减弱。强降水易发生在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区域,当这一条件破坏后,其降水强度便趋于减弱。水汽通量散度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这种垂直结构的移动方向为辐合中心长轴的水平方向,当长轴前进方向的辐合减弱时,这种垂直结构也趋于减弱。对于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散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非常相似,二者均能较好地反映强降水发生的落区位置和移动方向。第三,强上升速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比较吻合,强上升速度中心向上伸展高度的降低、范围的缩小,强中心长轴方向由倾斜转为垂直,预示着降水强度的减弱。第四,当θse高能轴的前端较窄,高能中心大于340K时,暴雨出现在高能轴的前端与能量锋交界处,当高能轴有前端由窄变宽,高能中心强度减弱时,降水强度趋于减弱。当900hPa附近能量锋区较强,在系统前进方向,锋区倾斜向上处正是暴雨所在地,当锋区强度减弱,锋区倾斜坡度变缓时,降水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