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国人人名和面孔为实验材料,采用学习-再认范式,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人名特点、面孔特点对人名和面孔记忆的影响,以及不同特点的人名-面孔配对对人名-面孔记忆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人名、面孔及人名-面孔记忆的加工机制。实验1采用3(人名特异性:常见,一般,特殊)×2(人名的平均笔画:多,少)×2(人名结构:双字,三字)的被试内设计,以再认阶段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为因变量,结果表明,常见的比特殊的名字更容易记住,笔画多的比笔画少的名字更容易记住;实验2使用2(面孔吸引力:高,低)×2(面孔性别:男,女)×2(面孔表情:愉快,严肃)的被试内设计,同样以再认阶段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为因变量。结果表明,高吸引力面孔存在显著的记忆优势,愉快比严肃表情面孔更容易记住。实验3使用实验1和2中对记忆效果影响突出的变量——人名特异性、面孔吸引力和面孔表情为自变量,采用2(人名特异性:常见,特殊)×2(面孔吸引力:高,低)×2(面孔表情:愉快,严肃)的被试内设计,探讨姓名-面孔配对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吸引力愉快的面孔与特殊姓名配对时记忆效果好。实验发现,常见和笔画多人名、高吸引力以及愉快表情面孔、高吸引力愉快面孔与特殊姓名的组合都表现出了记忆优势。根据知觉负荷理论,高负荷材料的认知会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所以笔画多的人名能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而常见人名、愉快表情由于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而认知时的激活更快,导致常见人名与愉快表情面孔识记效果好,这符合出现频率假说;其次,高吸引力面孔的记忆优势与较强烈的喜好、欣赏和赞许等正向情绪有关;最后,高吸引力愉快的面孔与特殊姓名配对的记忆优势则来自于认知负荷理论与频率假说的叠加优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