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辅助生殖技(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e, ART)已广泛用于临床。它在有效治疗不孕症的同时,也发生一些并发症直接影响到其成功率和安全性。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主要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多胎妊娠、异位妊娠、取卵后出血与感染、卵巢扭转、流产、辅助生殖技术与肿瘤及空卵泡综合征等。本文重点讨论辅助生殖技术中并发症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辅助生殖技术与肿瘤及空卵泡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OHSS是由于患者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高反应而造成,发生于超排卵后黄体阶段或妊娠早期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其在IVF周期中的发生率中度为3%~6%,重度为0.1%~2%。虽然症状较轻的患者无须特殊处理,但是重者却可危及生命。查阅国内外文献,关于OHSS导致患者休克、多发性脑梗死、动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均有报道。OHSS对女性患者健康危害极大,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缺乏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尤其重要。回顾分析本中心1998~2007年4507个取卵周期中OHSS(中、重度)的发生率为2.2%(100/4507),其中中度为1.0%(47/4507);重度为1.2%(53/4507)。发生中、重度OHSS的100个周期中:26个取消新鲜移植周期,全部胚胎冷冻,包括1例重度OHSS并发休克;74个移植周期中有60个周期为临床妊娠后发生中、重度OHSS。所有患者住院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活产率为65%(39/60)。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是否增加接受治疗妇女的卵巢、子宫、乳腺等部位肿瘤发生的风险;其所产生的后代是否有肿瘤发生几率增加的风险;另外,"生殖保险"的卵巢组织、睾丸组织等是否有肿瘤复发或者伴发的风险,都是目前关注的焦点。促排卵药物是否增加了患者肿瘤发生的风险,目前仍有争议。有文献报道促排卵药物从三个方面增加了患者肿瘤发生的潜在风险:①常用的氯米芬和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在促排卵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②已证实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性激素药物可能影响乳腺癌和妇科肿瘤的发生。③上述药物与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等的发生几率增加有关。关于未患过肿瘤的患者进行ART而出生的子代,肿瘤发生的个例报道和大样本回顾性分析均较少,其患癌危险性还没有足够的资料。原因可能是目前ART技术出生子代年龄较小,难以进行肿瘤发生几率的统计。本中心1998~2006年实施ART技术产生后代的随访记录统计,肿瘤发生例数为零。对于曾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卵巢功能常受到损伤,但可在长期缓解后接受ART助孕。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是指在IVF周期中有多个卵细胞发育却未能获取卵母细胞。EFS在IVF周期中的发病率为2%~7%,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是其可导致IVF周期取消,给医生和患者均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尚无治疗EFS的有效方法,因此了解EFS病因、做好预防措施及掌握其发生后的有效补救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中心的经验:对于发生过EFS的患者,在第2次超促排卵周期当卵泡直径≥14mm时补充低剂量HCG(200IU/d),适当提前注射HCG(10000IU)时间,延长HCG暴露时间(hCG后36~40 h取卵);如果穿次一侧卵巢未发现卵母细胞,可再次注射hCG,36h后穿刺另一侧卵巢,可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理论上讲这样做可以挽救一些卵泡并增加患者获卵的机会,但不能避免EFS的复发。总之,目前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被接受的治疗不孕症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利弊的存在,其引发的并发症也应加以重视,应根据不同的不孕原因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