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景观从狭义上讲是由地球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形成的,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在上述地质遗迹中,每一类均有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次的地质景观。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景观,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均有不同的地质成因,均有不同的观赏视角,均具有不同的美的形象,同样也具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从而欣赏或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所谓距离产生美,从本质上看,是指审美的尺度问题。审美的距离太近、太远都会破坏美感。因此,地质景观审美重在审美尺度的把握。地质景观从宏观尺度上,主要表现为目与景接、身不可至的远距离观赏的状况,如峰丛、峰林、天坑、河口三角洲等;从中观尺度,主要表现为百尺为形,千尺为势,身与景接,步移景异的游览观赏地质景观的状况,如各类石林、丹霞、雅丹、岩溶、峡谷等;从微观尺度,主要表现为身处景前、目与景接、把玩抚摸、体察入微的状况。如"金钉子"、稀缺的生物化石(包括人类化石)、贵重矿物等。不同文化层次的游览人群对旅游景观有不同的欣赏、感悟过程,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水平。通过不同赏景过程的分析,给出地质景观美育的方法,力求帮助观赏者按照地质景观形成特点和规律来观赏地质景观,从而更好地发现地质景观的独特、奇异之美。地质景观审美如何才能有深度?如何才能提高观赏者的审美能力?对于地质景观审美,具有形态美(表层)、科学美(中层)、意境美(深层)3个层次的审美结构。其中形态美是地质景观审美的基本条件,科学美是深层次理解地质景观美的关键,只有在形态美和科学美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意境美的审美境界。对应于科学价值、美学观赏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的评价等级,由此得出地质景观美感的定性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等定量的地质景观评价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