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卫生部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进行了回顾。我科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EQA)活动已八年了。从1999年开始,中心开始发放细胞学彩色图片进行室间质评。虽然从图谱上认定某个细胞有其主观和片面性,但经过几年反复的训练,辩别细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出 处】
:
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卫生部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进行了回顾。我科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EQA)活动已八年了。从1999年开始,中心开始发放细胞学彩色图片进行室间质评。虽然从图谱上认定某个细胞有其主观和片面性,但经过几年反复的训练,辩别细胞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多烯紫杉醇属于泰素类新型的抗癌药物,临床上治疗肺癌等多种肿瘤有效。由于其作用机制独特、抗肿瘤活性较强、单独应用对NSCLC有效、治疗对铂类和紫杉醇耐药的肺癌也有效等特点,因此多烯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临床研究表明,每周一次多烯紫杉醇并同步放疗能够提高对晚期NSCLC治疗效果。多烯紫杉醇在此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曾被认为类似于紫杉醇,与其扰乱细胞周期有关,但最近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已经出现部分对碳青霉烯类和三代头孢菌素多重耐药的临床分离株,在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多种β-内酰胺酶,如A 类:PER1,VEB1,TEM42、24,SHV2a、5、12 等,B 类:IMP1、4,VIM1、2 等,D 类:OXA11、14、 15、16、18、19、28 等。基于此,研究了铜绿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特殊性,及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也在不断变迁中。基于此,对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05 年10 月~2006 年5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发展中国家其致死率占儿童死亡率的30%,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所以明确病原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健。基于此,对352例ARI患儿常见9种病原体进行了检测和临床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因其收治患者的病情危重、有创性检查及治疗多等多重原因,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区,且其病原菌多为难治的耐药菌株。及时了解、掌握ICU 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对2005年1~12月间舟山市人民医院ICU 病房院内感染菌种的分布和耐药性作了统计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PA 是医院中常见的病原菌,它分布广泛,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各类抗生素产生耐受,导致抗生素的治疗失败。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呼吸内科痰标本所分离的细菌中,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 28%(8997/18659)。本文对比分析了2年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与呼吸内科痰标本革兰阴性菌的细菌分布及PA对16种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Pa 多重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常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难。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去曾作为治疗Pa 感染的一线药物。然而近年国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Pa 可以通过获得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和/ 或外膜通道蛋白oprD2 基因缺失而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并可借助获得整合子 qacEΔ1 基因从而耐消毒剂。基于此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在过去20年里,人们对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研究中,认为基因突变的累积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整合子(integron)的概念最初由Stokes和Hall等在1989年首次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整合子是细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迅速发生的重要原因,基因盒和整合子系统在耐药基因的捕获和扩散中的重要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各种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易传播,耐药性强,其在烧伤患者中的感染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烧伤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引起宿主内部微生态平衡失调,致使耐药菌株广泛出现。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对于需长时间输液而建立的静脉通路中的留置针引发的感染,引起了临床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就解放军第118医院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药敏试验作一
AmpC 酶归于I 类β-内酰胺酶,其特点是能水解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单胺类抗生素,但不受酶抑制剂作用。最早发现的为染色体介导(染色体型)AmpC 酶,属诱导酶;自1988 年起不断发现由质粒介导(质粒型)AmpC 酶,目前已报道质粒型AmpC 酶的基因型已有20 多种。其中DHA-1 型AmpC 酶最初发现于摩根摩根菌,以后相继从肠炎沙门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找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