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容量评价在地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以上海地下水资源管理为例

来源 :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zqzq7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面沉降是上海地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长期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为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上海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本文引入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理念,以上海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为实例,剖析了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机制与措施,是科学发展现在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其他文献
西沙群岛石岛表层的砂屑灰岩是生物礁岛屿较为少见的风成沉积,通过野外观察,室内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发现石岛的风成砂屑灰岩早期成岩作用主要在大气淡水条件下完成。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产物及受淡水成岩改造的样品,其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偏低,而海水冲洗改造对样品中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样品中稳定碳、氧同位素值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指示淡水成岩过程
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超压油气藏被发现,沉积盆地中超压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讨论压力及超压作用方面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系统总结南海北部深水区琼东南盆地超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即低渗透性沉积层快速沉降过程中受到上覆岩层不均衡压实产生超压,其实质是孔隙流体供排不平衡。对地质实例的观察与分析,是研究和理解压力与超压作用的最好途径;而实验室内有机质热演化模拟
基于测井和地震层速度预测盆地地层压力,结合实测压力分析数据,从琼东南盆地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入手,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地层压力分布特点,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认为此盆地单井压力类型可以划分为常压、微超压、超压、超高压四种主要类型:剖面上发育典型超压囊构造,凹陷内部易形成强超压体;平面上发育陵水、松南宝岛、乐东等强超压凹陷,具有从北向南、从西向东超压逐渐增强的特点。存此
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是形成大型油气的重要区域。但该区独特的崎岖海底地貌和沉积特点,引起地震波传播速度横向剧烈变化,使地震波传播的射线路径变得复杂,严重影响了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引起下伏构造形态的严重畸变,影响了勘探目标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崎岖海底地形的地震勘探进行地震波场模拟研究,分析其下伏地层地震照明分布特征,进而改善和优化地震采集参数,从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目前常用的地震照明分析方法主要
本文以深水区域地质环境和地震资料采集方式为出发点,总结了深水地震资料的特征:包括海水速度变化大、地层各向异性影响突出、多次波复杂、崎岖海底成像困难等。同时,针对深水地震资料的特征,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对冷水校正、长电缆地震资料各向异性动校正、多次波压制和崎岖海底成像等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西非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对西非大量文献的分析总结出:西非海岸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前裂谷阶段、裂谷阶段和被动陆缘阶段三个演化阶段。北段与中南段盆地裂谷作用的时间、方式不同。在由构造-沉积控制的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即裂谷期盐下湖相页岩、被动陆缘期盐上海相页岩以及浅海相-三角洲相页岩;发育裂谷期湖相碎屑岩、被动陆缘期碳酸盐岩、滨岸砂岩、浊积体和三角洲砂岩等多套储层;阿普第盐岩为
珠江口盆地BY6-1-1井韩江组SQ 13.8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主要为海底扇上的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单就这两种岩性进行岩石物理特征统计的结果表明,二者在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上都很接近,难以区分。结合测井、录井和井壁取心资料对该井段岩性进行精细解释,发现该层段差气层具有低密度特征,然而在电阻率测井上响应不明显,推测是含水饱和度较高的原因。而根据井壁取心高电阻率层段主要是含钙高所造成的。结果表明,
本文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环境下的重力滑脱构造体系中的塑性构造。研究发现塑性地层在整个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都有分布,且盐岩塑性层主要分布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发育层位为过渡期(J—K)构造层之内;中部尼日尔三角洲等塑性层主要为泥岩塑性层,发育层位为第三系内。塑性构造以塑性焊接、底辟、褶皱和冲断构造为主。根据塑性构造上覆地层的变形过程,塑性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后生变形期和同生变形期。塑性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举国上下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气象事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指出作为青年一代气象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在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的精神,努力攀登气象科技发展的高峰,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为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在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就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支撑体系展开研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需求,提出了包括基础研究、成果集成、快速应急、综合信息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等五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建设框架,并展开了详细研究。期望通过建立完善的支撑体系推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