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孟加拉湾位于东北印度洋区,是亚洲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巨量侵蚀物质的输入在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浊积扇——孟加拉扇,构造运动活跃,季风气候显著,物质供应充足,陆海相互作用强烈,使得该区成为研究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之一.对本区沉积物样品进行系统的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孟加拉湾沉积物"源-汇"过程、海陆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的区域性响应.印度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自然资
【出 处】
: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加拉湾位于东北印度洋区,是亚洲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巨量侵蚀物质的输入在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浊积扇——孟加拉扇,构造运动活跃,季风气候显著,物质供应充足,陆海相互作用强烈,使得该区成为研究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之一.对本区沉积物样品进行系统的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孟加拉湾沉积物"源-汇"过程、海陆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的区域性响应.印度夏季风强度迅速降至极低,相比于广泛记录的4.2ka冷事件略早,可能属于区域性事件。与邻近海区和北大西洋气候记录的对比揭示了本区气候与全球气候演化的一致性,独特的S .Oka印度季风变冷事件则体现了本区气候演化的区域性特色。
其他文献
磷灰石是P的主要赋存形式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它们主要发育在陆棚-大陆斜坡环境,具有极高的生产力、陆源沉积物的有限稀释和周期性地改造作用(Filippelli,2011).本文尝试运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瓮安地区陡山坨组磷灰岩的形成环境.将采集的16 件磷灰岩样品粉碎至80 目,并分成三份.第一份进行干酪根处理和富集,主要是加入盐酸、硝酸等除去各类矿物成分,利用重力分异获得干酪根组分,并进行
台风过程是天气尺度上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大的海气相互作用之一,对水体环境与沉积物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14 年台风"Matmo"过境后与平静海况下分别在泉州湾所采集的各82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与细颗粒样品的TOC,TN,δ13C 以及δ15N 数据,研究了泉州湾沉积物有机质(SOM)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泉州湾SOM 的来源,对比了正常海况下与台风过境后泉州湾SOM 含量与分布的差异,阐述了
泥底辟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底辟核外沉积物中水合物往往呈环带状分布特征.通过可视化手段监测泥底辟外围沉积物中水合物生成规律及水合物成藏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是解释含泥底辟地层水合物成藏规律的重要途径.本文引入电阻率层析成像测试技术,以天然海滩砂为水合物赋存介质,模拟高温(15℃)气体周期性单点供给条件下注气点外围沉积物中的水合物生成规律及分布状况(1℃).
国际上首次发现并确定冷泉30 多年来,在南海也陆续发现多个不同类型的冷泉系统.报告以实例研究的形式综述了南海冷泉系统研究进展,一方面聚焦南海冷泉区域特色,另一方面特别关注南海冷泉研究对国际上冷泉研究的指示意义以及对相关科学问题认知的提升,同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南海冷泉活动形成了麻坑和泥火山等独特的海底地貌,,尤其以发育巨型麻坑为其一大特色.虽然目前对巨型麻坑的成因机制还不清楚,但推测它的形成可能
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和吉兰丹河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结果表明,彭亨河沉积物粒度较吉兰丹河整体粗,且从上游到下游变化大.彭亨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为25~304μg/g,平均含量为165μg/g;吉兰丹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为124~281μg/g,平均值为181μg/g.彭亨河大部分沉积物UCC
南海深层水通过吕宋海峡与西太平洋深层水直接相连.南海多金属结核、结壳是深海潜在的固体矿产资源,同时也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的重要记录.本文以南海北部多金属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显微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元素组分的分析,并对比其他海域不同构造与海洋学背景下的结核、结壳特征,基于10Be 同位素年代学框架,综合利用地球化学与环境磁学等多重指标,相互验证,综合探讨了南海北部多金属结核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全球古
沉积物重力流的两个端元为浊流和碎屑流.浊流中悬浮的沉积物由流体的紊流和颗粒间碰撞来支撑,每个沉积物颗粒运动相对独立,浊流沉积由浊流一层一层沉积而成.相对比而言,碎屑流中的沉积物由基质的紧致力支撑,沉积过程中碎屑流中的沉积物同时沉积下来.然而并非所有的沉积物重力流沉积都由浊流和碎屑流沉积而成,人们发现应用常规浊流或碎屑流理论无法解释纯砂岩-杂砂岩-泥岩有序出现的这种三明治结构.通过总结多地深水沉积,
海洋中钡具有典型的营养盐型分布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示踪海洋营养盐循环、生产力变化和水团混合,对海洋生物泵、碳循环等有重要指示意义.但单一Ba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无法知道海洋Ba 循环的内在过程的,难以对不同Ba 来源、不同海洋Ba 循环过程的相对贡献进行量化,从而对相关地质过程进行有效的区分和探讨.Ba 同位素体系是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相对于其它金属稳定同位素,Ba 同位素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
不同扩散速率的大洋中脊及少数弧后盆地均可探测到高温的黑烟囱热液系统.通过岩相学、流体地球化学等研究可初步还原热液系统在硫化物堆积过程中的流体特征.本文通过对烟囱体不同部位的矿物组合及矿物世代关系,结合pH-log fo2 相图对南大西洋中脊26°S 热液区(SMAR 26°S)成矿流体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