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

来源 :2013水产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s245324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一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0 6软件对仔、稚鱼(0日龄~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身体的各部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都是由正异速生长转变为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在20日龄~22日龄时出现拐点,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除臀鳍外,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苗种的培育中,应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其他文献
为实现健康养殖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及质量。封闭流水式网箱以水泥浮体制成网箱浮体平台,采用PVC布类材料制成网袋,通过网袋上的换水窗口调节水质,能够抽取一定水深,水温、水质稳定的水进行封闭流水养殖。该养殖模式是将装备技术、集污排污技术等方面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不产生网箱内、外环境污染的、基本不消耗水资源、不占地的一种健康养殖新模式。本文根据网箱养殖试验,进行了分析探讨。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原产南美洲,为世界性入侵物种,对我国南方各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其繁殖力强,一只雌螺一年可产卵几万粒。福寿螺卵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可拓展福寿螺的利用途径和方法。本实验以血鹦鹉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饲料中添加福寿螺卵时对血鹦鹉鱼着色的影响,以及对血鹦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福寿螺卵提高了血鹦鹉鱼皮肤和尾鳍
离水干露是虾类养殖和运输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胁迫,干露条件会造成低氧胁迫,阻碍对虾的代谢能力,最终引起死亡。本研究采用常规急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常温干燥、常温湿润、低温干燥、低温湿润、对照)干露胁迫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成活率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池塘中,养殖鱼类仅能消化吸收投喂饵料中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通过残饵和粪便以氨氮、亚硝酸氮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中,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氮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 Technology, BFT)是通过向养殖水体补充有机碳物质,保持一定的碳氮比(C/N),定向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并且利用微生物转换水中氨氮成为菌体蛋白,通过养殖动物再次摄
会议
研究了室内外3个养殖密度(200、300、400尾/m2)和2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利生菌王和BZT(R)碧水)对斑节对虾生长存活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斑节对虾生长、存活有显著影响(P<0.05).室内各组的SGR、SR均为200尾/m2最高;室外利生菌王组的SGR、SR为200尾/m2最高;而BZT(R)碧水组的SGR为200尾/m2最高,SR为300尾/m2最高.各实验组的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均
本研究对绿原酸调节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抗氧化系统功能及抗低盐度胁迫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60尾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有0、100、200和400mg/kg绿原酸的饲料28 d,随后将对虾从盐度为32的天然海水直接转入至盐度为10的水中胁迫72h.结果表明,在正常养殖条件下,绿原酸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血淋巴T-AOC、SOD及CAT活力均无明显影响,然而投喂含有绿原酸的饲料14d,对虾血淋巴
通过利用流水刺激法和阴干法诱导糙海参亲参排精排卵,得到受精卵150万个,其中,受精率达到92%.在糙海参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受精后0.5 h出现第一次卵裂,3h后胚胎进入囊胚期,5h进入原肠期,经过19h完成胚胎发育并变态为耳状幼体.受精后第7天幼虫发育至樽形幼体,15天完成幼虫发育进入稚参阶段,成活率5.33%.通过本试验观察得出,采用较温和的催产刺激方式可避免糙海参亲参出现吐脏等不良反应,同时,
本文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指纹技术对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和豹纹鳃棘鲈幼鱼Cephalopholis miniata等三种石斑鱼消化道不同部位优势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饲料蛋白水平对选育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7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士0.04g)进行48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F2代斑节对虾幼虾在38%饲料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34%饲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36%、38%饲料蛋白组无显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45℃,其他部位均为40℃;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