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迁飞研究与我国农业的发展
【机 构】
:
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出 处】
:
中国农学会
【发表日期】
:
1998年12期
其他文献
以通过三年的品种筛选试验确定的节水抗旱型小麦品种邯5316为供试材料,进行了该类型小麦品种根系生长规律、土壤水分消耗特性及产量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干旱的年份春季0水公顷产量可达到5500kg以上,而在春季降水平水年或多雨年份产量甚至达到6000kg以上,因此旱麦品种应该对海河低平原区的粮食节水高产稳产发挥一定的作用.节水抗旱型小麦抗旱或耐旱机理除了已有资料证明的叶片较厚,蜡质层也较厚,能减
采用FAO关于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理论,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主要作物利用及其耕作制度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根据四湖地区的实际,确立了与耕作制度相关的作物生产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具体内容.采用当地1988~1998年共10年耕作制度大面积调查和定点试验的数据,对当地作物及其主要耕作制度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立新型耕作制度的可能途径.
作物空间布局是耕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具有自然、社会、耕作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传统的优化算法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组合优化问题的效率很低,或者难以解决.遗传算法是一种新的智能优化搜索算法,它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简单的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来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GIS为平台,遗传算法为空间分析优化模型的作物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依据在黄土高原日光温室条件下黄瓜(Cucumis statirus L.)与其他不同作物建立的不同种植制度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壤微生物以及对黄瓜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春茬黄瓜收获后,采用不同的轮作体系对减少土壤微生物数量效果显著;采用休闲对降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种植豇豆,或者采用与其他豆科作物轮作的方式.翻青玉米、翻青黑豆和种植豇豆处理的黄瓜产量较高,其次是夏季休闲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给中部地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花生是高油高蛋白的食油两用作物,又是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随着世界性蛋白质的短缺,花生作为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将更加受到重视.中部地区的花生生产在下一部的农业结构调整中主要是规划好优势产业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发展对策.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事实,论述了湖南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生产和种植制度方面的影响,探讨了相应的农业生产对策.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华北经济区现代化城郊农业发展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课题,经2001~2003年三年的研究,提出本类型地区农业发展模式——顺义区城郊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简称顺义模式).
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选取天然草场、旱作农田(马铃薯)和退耕人工灌木林三类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土壤风蚀的气候、植被覆盖度、土壤特性等若干因子的野外实测、室内分析及风洞模拟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降雨少,风大风多,土壤质地粗疏以及冬春的冻融交替作用造成土壤表层疏松干燥等原因决定了春季是该地区土壤风蚀的易发期.(2)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子,在冬春风蚀季节覆盖度高低依次为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