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前臂双骨折气性坏疽行截肢术病人的护理

来源 :第五届天津骨科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剧烈疼痛、肿胀。短期内病人衰竭,并可出现昏迷及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治疗采取局部手术处理、高压氧疗法、大剂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以我科收治的一名12岁患儿因前臂双骨折引起气性坏疽而行截肢术为例,介绍护理体会。患儿,男性,12岁。因患儿摔伤右前臂,患肢掌侧面中下有开放伤口,入院诊断为“右尺桡骨骨折伴高热,右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张术,术中见右前臂屈肌群大部分坏死,血性渗出较多有恶臭味,有气泡溢出,给于清创、细菌培养,分离出气性坏疽类细菌。经家属同意并签字后,行右肱骨中1/3截肢术。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鼓励患儿多进食,保证患儿睡眠,指导患儿进行锻炼,预防并发症。对患儿进行疼痛的护理,密切观察受伤肢体情况,对其病情进展有预见性。积极配合医师作好紧急局部手术准备,从根本上减轻疼痛。对患儿进行高热护理,患儿高热时及时给予药物及物理降温,密切观察。对患儿进行预防感染性休克,警惕感染性休克先兆。对患儿进行截肢前做好心理准备,要事先让患儿接受这一事实,设法使肢体残废程度减至最小,鼓励患儿有勇气继续生存下去,还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指导工作。截肢手术后指导患儿早期下床活动。截肢术后患儿常自感幻肢疼,让其直接注视残肢,主动接受这一事实,鼓励患儿倾诉,并耐心倾听截肢术后的感觉,当患儿过度悲哀、严重心理压抑时,及时做心理辅导,加强监护,预防意外的发生。另外及早装假肢,并做假肢训练,这样也可以解除患肢痛的存在。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气性坏疽感染的可传染性,从而配合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对患儿实行床旁接触隔离。本病例通过医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其他感染者,说明我们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是正确,效果可靠的。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系列化X线片的长期观察,探讨影响远期结果的主要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9年共十年间接受闭合复位、石膏裤/外展支具治疗的6个月~3岁接受保守治疗的DDH共229例,获得随访并符合以上入选标准的有39例共52髓。随访所见远期结果不佳,但未获得及时的手术矫正的主要原因是残余的半脱位在早期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因此闭复后存在的影像解剖的异常,较临床检查更重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毁损术治疗骨样骨瘤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对累及股骨的5例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毁损术。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上述病例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骨样骨瘤。5例患者术后24h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例左股骨转子间骨样骨瘤患者术后1年经CT检查为复发,再次行CT引导下骨样骨瘤经皮穿刺微波热毁损术后
目的:采用微波对肩胛骨原发恶性肿瘤及转移肿瘤进行原位灭活,保持肩胛骨完整性。方法:1998年6月至2008年2月对累及肩胛骨的1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微波原位灭活方法进行治疗。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上述病例资料,并随访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3例肩脾骨Ewing肉瘤患者术后8~24个月出现肺、脑和全身多发性转移死亡。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0~22个月因肺转移及全身多发转
通过对一例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1年,骨转移1年,肺转移2月,胸腰背部剧痛,伴间歇性加重2月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并对射频消融技术及其主要适应症进行了介绍,结合作者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病例的临床效果,讨论得出,RFA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新方法,与其它方法综合治疗骨肿瘤,可明显降低肿瘤复发,减少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取自2008年1月至12月天津医院风湿科和关节镜科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滑膜细胞。定量检测3种浓度姜黄素干预96h后细胞的凋亡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bc1-2、bax 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早期凋亡,可能与上调bax/bc1-
采用标准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给与不同剂量的螯合甘氨酸钙及对照药物,采用骨密度、显微CT、组织学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探讨螯合甘氨酸钙在防治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鳌合甘氨酸钙口服40mg/Kg/d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适量的赘合甘氨酸钙能有效防治大鼠实验骨质疏松模型作用。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关节软骨下微血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进一步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将经成骨诱导后的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牛脱细胞骨基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与天然骨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似。实验着重观察不同预湿方法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的过程-细胞与脱细胞骨基质复合和生长的影响,为有效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用胎牛血清和多聚赖氨酸预湿的牛脱细胞骨基质有利于提高细胞接种效率,从而能更有效、更快速的构建组织工程骨。
为了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实验性治疗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128只雌性Wistar大鼠T10脊髓重度损伤模型,分成4组,每组32只,包括:Ⅰ组,损伤后第1天单纯PBS局部移植组;Ⅱ组,环抱菌素A+地塞米松治疗组;Ⅲ组,损伤后第1天人脐血CD34+细胞局部移植+环饱菌素A+地塞米松治疗组;Ⅳ组,损伤后第6天人脐血CD34+细胞局部移植+环抱菌素A+地塞米松治疗组。经BBB评分及损伤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基因、环境和年龄因素都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目前认为椎间盘退变的标志是蛋白聚糖、水分和II型胶原的丧失以及髓核中软骨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变。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移植修复退变椎间盘成为一种可能的生物治疗方法,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逐渐成熟,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的动物实验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近年对椎间盘细胞的研究及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