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出了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制备SiO2、MgO和NiO的新工艺,打通了工艺流程,优化了工艺条件.通过成分分析、XRD分析以及SEM分析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本工艺实现了红土镍矿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工艺过程中化工原料实现循环利用,无废渣、废气、废液的排放,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新工艺.
【机 构】
: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出 处】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制备SiO2、MgO和NiO的新工艺,打通了工艺流程,优化了工艺条件.通过成分分析、XRD分析以及SEM分析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本工艺实现了红土镍矿的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工艺过程中化工原料实现循环利用,无废渣、废气、废液的排放,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新工艺.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掺杂Zr(NO3)4的磷硅酸盐凝胶.使用Zahner Elektrik公司的IM6e型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质子传导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中随着Zr(NO3)4掺入量的增加,掺杂Zr(NO3)4材料的质子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质量浓度为1.29%时,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2.03 S· m-1,在干燥氩气环境中质子电导率达到1.66S·m
将周期结构与缺陷结构组合成“异质结构”,利用周期结构的光子带隙弥补缺陷模态,可获得宽带隙.通过结构优化,在保持光子带隙性能几乎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叠加结构的总层数,这对于简化生产工艺、节约制备成本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SiO2和TiO2薄膜为组分,制备异质结构光子晶体样品并测试了其光学性能,对带隙拓宽及结构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本文以攀钢选钛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天然黑黏土作添加剂,活性碳作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1450℃的条件下烧结出了Fe3Si-Ti (C,N)多相复合陶瓷.XRD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样品主要为Fe3Si和Ti(C0.3,N0.7),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5Si3相.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仪(EDS)和背散射电子显微分析系统,对烧结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e3
分析了黏结钕铁硼磁体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介绍了黏结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工艺.论述了压制成形模具的设计和使用.
为了研究第二相对Zr-2合金腐蚀时吸氢行为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制备第二相尺寸和数量不同的Zr-2合金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在400℃/10.3MPa过热蒸汽中腐蚀时的吸氢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的Zr-2样品在相同腐蚀增重下的吸氢量差别很大,与耐腐蚀性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是与第二相的尺寸和数量密切相关;含200~1000nm第二相比例高的样品吸氢多,含小于100nm第二相比例高的样品
为拓展产品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宣钢开发试制了SWRCH22A冷镦钢.通过炉外精炼脱硫、转炉冶炼控磷、合理调整精炼炉渣控氧、强化Ca处理工艺、改性Al2O3夹杂、连铸保护浇注防止二次氧化等工艺措施,成功解决了高铝钢中包水口蓄流的技术难题,生产出冷镦钢SWRCH22A,填补了宣钢产品的空白.
根据集装箱行业的发展需求,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采用Ti微合金化技术研制出屈服强度550MPa级高强耐候钢,阐述了物理冶金学特征,主要包括:显微组织特征,析出物特征和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的平均晶粒直径为6.7~9.6μm,主要由铁素体构成;屈服强度为570~635MPa,抗拉强度为605~675MPa,延伸率为21.5%~29%;耐候性能和焊接性能优良;Ti的析出贯穿连铸到卷取整个工
提出一种新型两段式软接触电磁连铸无缝结晶器,利用数值模拟考察了其透磁效果和冷却效果.透磁效果的研究表明:磁场可以较好地透过两段式结晶器上半段作用到内部钢液上,在钢液表面周向磁场分布均匀,软接触效果在上部钢液弯月面处得到很好的体现.冷却效果的研究表明:两段式无缝结晶器与传统连铸结晶器相比,结晶器出口的坯壳厚度减薄约0.4mm,铸坯的表面温度升高约2.5K,初始凝固点下降约9mm,满足实际连铸生产的要
通过合理的热轧工艺控制,在热轧低C-Mn高强钢和微合金高强钢中形成了大量纳米尺寸的析出粒子,并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析出粒子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热轧工艺和析出热力学角度对钢中纳米粒子析出的条件及其对钢的强化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控制条件下,在热轧带钢的晶内、晶界和相界等位置都可以形成大量的纳米尺寸析出粒子,其尺寸多在数纳米到几十纳米,粒度小于
本文针对“高辐射覆层技术”在山东石横特钢集团1080m3高炉两座热风炉上的应用,使用CFD软件对蓄热室内部流动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有覆层(1#热风炉)和无覆层(3#热风炉)的热风流动和传热过程,建立了蓄热室内部辐射与对流换热过程数学模型,得到了1#和3#热风炉的燃烧期的烟气温度与格子砖表面温度差的变化规律以及送风期的热风温度与格子砖表面温度差的变化规律;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