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考察了敦煌写卷伯2555中的59首佚名"陷藩诗",在史料的基础上,考证其创作背景应是在大历十二年沙州陷落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作者"落蕃汉人"的身份应是在使者和边民两者之间,揭示了诗作者"陷藩"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诗歌分析了"落蕃汉人"较为宽松自由的生存状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敦煌写卷伯2555中的59首佚名"陷藩诗",在史料的基础上,考证其创作背景应是在大历十二年沙州陷落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作者"落蕃汉人"的身份应是在使者和边民两者之间,揭示了诗作者"陷藩"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诗歌分析了"落蕃汉人"较为宽松自由的生存状态.
其他文献
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经历,为小说的创作积累素材。不清楚当作者是什么感觉,但作者一直是个读者。高中同学老丁和黑狗是作者生命中最先接触到的作者。他们当年那些设置暗码的嘲讽作文和周记,帮作者在乏味的高中生活钻出一个洞,从小小的洞眼里,让作者知道现实在经过一番摆弄后,有可能长成完全不同的模样。却没问他们为什么那样写,读完就归还。借阅过程中,有些感受清淡或顽强地储存下来,作者甚至没意识自己是等待连载的读者。读
本文叙述了发生在作者身边以及自己身上的经历,为小说的创作积累可用素材,并从姓名号码出发,不对,是从声音出发,人物、情节、场景依序生出来,而作者以后却用电话簿当成了分析小说写作的开场白。
关于解严后的九0年代乃至今天的台湾小说的发展趋向,陈建忠于〈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台湾长篇小说:几点观察与评论〉(2014)指出:「若说上个世纪末的文学场域中后殖民(本土化运动之延续)与后现代(反乡土写实的延续)的书写竞逐乃是重头戏。随着2000年的跨世纪与第一次政党轮替,新世纪里的文化与政治『认同』分歧只怕是于今为烈」,并提出四、五年级世代「新历史」一「后遗民」的对位阅读、以及六年级世代(1971-1
文章以1840年为界,在传统与现代性视域的观照下,对唐前古代文学地理研究及文学地理观的演进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古典主义视域下的唐前文学地理研究。不论是从文献编纂、理论评价及具体创作分析,反映出传统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地理观,在人地关系、地域与作家本籍、地缘政治与文学书写、北方中心文化与对异域他者想象的描写等方面特点,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现代性视域下唐前文学地理研究。最后阐述了古典与现代之
孔门十哲是先圣孔子众弟子中的杰出代表,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笔者发现由于孔门十哲为不同国家地域的人,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文章从他们所属的国家地域方面蠡测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儒家精神.
湖南祁阳境内浯溪石壁的摩崖石刻,自李唐以降即成为融合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名胜之地。文章就《题中兴颂碑》诗案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判断作品归属,首先须从别集版本源流上予以辨析,认为原诗著作权归张耒所属,然后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根据年代和诗题,张耒平生未到过永州,是其观《中兴颂碑》拓本后所作,诗题可改为《读中兴颂碑》。
元西域文家的散文创作是元代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之一.西域文家有其社会文化共生环境:首先,其家族入居华地大多历三世以上,或祖或父,皆有接受汉文化之背景;其次,儒家思想是其共同信奉的基础思想;另外,他们都自觉接受现世文坛整体风气培育,与汉族文人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家整体.西域文家散文的民族特质及整体风貌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稽古穷经,一根于儒,又释道兼收并蓄;质朴平实,不尚虚华,又感情真挚动人;感慨多气,
在宋代诗词中,“新州”曾多次出现,新州不仅仅指广南东路的新州,今广东新兴市;也指京东东路的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在理解诗词内容含义时,若不联系作品的具体环境,就会产生概念模糊的情况,文章中以具体的宋代诗词为例,解释了“新州”一词的具体含义。
东汉时期的迁都之争引发了时人对国都作用的大讨论,也兴起了一股写作京都赋的热潮.为了使自己的说法更具说服力,赋家选取不同的城市元素进行铺叙,针锋相对,各有侧重,塑造了截然不同的长安、洛阳城市形象.文章通过对东汉京都赋的研究,分析了京都赋中所表现出的长安和洛阳的形象。长安被赋予了酒神精神,具有霸者风范、巨丽奔放、放纵失序的形象,而洛阳则被赋予了日神精神,具有王者气度、法度严整、和谐之美的形象,通过长安
文章主要写了南昌明朝遗民王猷定的年谱介绍。首先介绍了王猷定的个人简介,以及文学作品,然后按年岁叙述了王猷定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