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沿河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现仍是山西人口、城镇、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轴线,本文从山西区域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指出汾河生态经济带是山西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对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实现山西省资源性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汾河经济带现实基础、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汾河生态带、制造业产业集聚带、城镇集聚带、休闲旅游带和农产品生产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河开发是区域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山西经济发展的精华所在,现仍是山西人口、城镇、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轴线,本文从山西区域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指出汾河生态经济带是山西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对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实现山西省资源性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汾河经济带现实基础、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汾河生态带、制造业产业集聚带、城镇集聚带、休闲旅游带和农产品生产带,最后,加快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体制保障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范围内重要的城镇集聚区,也是实现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本文选取建国以来汾河流域城镇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分形等方法对汾河流域城镇群的规模分布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 年,汾河流域城镇群等级规模结构呈位序-规模分布;区域缺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城镇规模等级不完整;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匀,区域差异显著。建国以
计划通过GIS 技术,将清代东北地区的各种信息数据库与地理空间结合起来,达到可视化与可分析,为军事、政治、经济、边界等各项研究建立整合平台。上海交大历史系中国东北研究中心正在利用GIS 技术整合卫星地图,与清代历史文献结合起来,绘制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电子地图。与此同时,也在建立中国清代东北地区的土地、赋税、官员等数据库,利用人文社会科学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清代中国东北边疆的发展。
诸城自置县以来已有2100 多年的历史,文章对诸城的置县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进一步对诸城历史沿革中的四次重大转折----汉初诸城置县、北魏时期东武的升级、隋前期诸城的政区变革、洪武年间诸城的"撤州置县"进行了阐释。
明清时期太原盆地内水环境变化剧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河湖水量减小,湖泊淤塞加重;(2)河湖含沙量增大;(3)河道迁徙渐趋频繁。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太原盆地内水环境变迁进行复原,并对地方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针对水环境状况,太原盆地内的官方和民间都进行了积极的应对,渠道和堤坝的兴修是应对水环境变迁所采取的最重要措施,在灌溉和防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明清之
21 世纪是城市主导的时代,流域作为早期城市的源地,在现在的城镇发展格局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城镇化更注重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流域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流域城镇的研究成为不同学科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目前的流域城镇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过程和变迁、发展模式及结构研究、城镇化调控与城镇体系构建三部分,各类研究已形成基本共识,并产生了一些适用的模型及措施。这些研究对流域可持续发展、流域城
大象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参照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究竟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究竟是亚洲象还是其他种类的。相比之下,降雪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能够准确的指示冬季温度,这比用大象来研究气候要直接而准确。此外,甲骨文中的降雪记录以及"获象"、"象至"、"来象"、"象亡"等记载,可以为殷墟大象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证据。
通过在芦芽山地区采集三个海拔梯度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在传统去趋势的基础上,采用"signal-free"方法对拟合曲线进行修正,建立的三个标准树轮宽度年表含有更多的气候信息。不同海拔年表的特征值表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变得恶劣,年轮宽度变窄,敏感性和高频信息增强,低频信息减弱。海拔相距近的年表相似性更强,中、低海拔的低频信息更一致,中、高海拔的高频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高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需求。而居住小区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对居住小区环境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高,美观、舒适、生态化的绿化空间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晋城市龙泽苑和兰煜花园两大居住小区绿化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遵循居住区绿化景观的设计原则下,以案例形式分析目前晋城居住区绿化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其优秀的可供借鉴的模式,提出相应的
山西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的历史古村镇257 处(其中古镇29 处),其中分布在汾河流域的古村镇86 处(古镇9 处),占33.5%(古镇占全省的31.0%),是山西省古村镇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从时间演化看,古村镇历史久远,大多建于元代以前.但鼎盛于晋商活跃的明清时期.从空间分布看,在地市尺度上,汾河流域所有6 个地市均有分布,但以晋中市最为集中(39 处),占全流域的45.35%;在县域尺度上,汾河流
通过毛乌素沙地北缘苏贝淖湖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光释光和14C 年代测定,我们认为苏贝淖湖区在3680a BP 以来存在以下沉积(气候)旋回:①3680~3080a BP,剖面沉积物主要为灰黄色、黑色泥质砂层,反映该时期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湖区风沙活动较弱,沙漠退缩,湖面扩张;②3080~2700aBP:剖面主要为黑色砂质沉积物,表明该时期风沙活动盛行,沙漠扩张,湖泊萎缩;③2700~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