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气候保护政策中,碳税是公认的最有效的减排措施,也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在现有的经济分析中,碳税更多是基于效率最大化的目标进行设计,但是依据税收优化理论,我国碳税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公平、收入、成本等政策目标,在不同目标间进行权衡与协调,实现碳税税制改革的次优选择。
其他文献
从绿色经济的角度,分析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绿色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机遇、优势条件及面临的困难,对高新区的未来绿色经济产业发展重点进行研究,认为依托丰富的资源、能源、军工、劳动力、自然生态、气候、政策等优势基础条件,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绿色经济产业是引领贵阳市从传统工业体系向现代工业体系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必须摒弃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北碚区作为重庆“一圈两翼”、“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庆主城新的增长极,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低碳城市发展到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北碚作为个案研究对象
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基础,即低排放与高利用。湖南发展旅游面临着能源缺乏、旅游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通过对旅湘游客的问卷调查、游客碳足迹及旅行社旅游线路安排的分析,提出构架湖南低碳旅游生态循环经济系统,以期实现湖南旅游产业的创新和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以及水资源演变的“自然-人工”二元驱动特性凸现,传统的水资源监测难以满足现代水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需求,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现有水资源观测站网存在的地基站点稀疏、布局不尽合理、监测手段落后和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客观性、整体性、共享性、信息化、经济性五大监测站网优化原则。以气象与水文监测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与标准,水文、气象及生态监测研究新成果为优化依据,以GP
本文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流域水环境胁迫为切入点,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分别采用CCA分析和PCA与CCA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社会经济指标体系与水体理化指标的关系,从而探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水体存在显著影响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研究表明,采用PCA与CCA相结合方法能够更科学有效地提取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即人均耕地面积、笫一产业从业人数和农民人均收入。研究结果利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对流域水生态环境胁迫
本文针对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在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了汾西矿区居民为避免大气污染损害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身体健康经济损失为512万元,人均556.86元,心理健康的经济损失为519万元,人均649.14元。与其他市区研究结果相比,本地区空气污染支付意愿占人均收入的比例最高,分析结果还表明,诸多因素对公众的支付意愿(W
工业发展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毕节地区发展绿色工业的重要性,毕节地区目前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比如二氧化硫,粉尘,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水排放等都有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毕节地区目前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那些污染,提出清洁生产,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构建毕节地区绿色工业体系,构建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本应具有更强的抗灾能力。这些年,积累和创造的社会财富,却一次次受到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毁坏。在自然灾害凶睑到来的面前,如果没有任何防范意识和行动,人们只能被迫接受大自然的惩罚。2008年中国政府以人为本,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等巨灾采用了举国体制的方法。中国的“举国体制”是抗震救灾高效率的法宝。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再次有力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大气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变暖问题,其实质是人地关系问题。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以广东畲族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和社会研究,发现广东畲族生产习俗的变革:从原始狩猎-刀耕火种-丘陵稻作-退耕还林,对区域人地关系的演变和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响应,他们从过去“狩猎者”“伐木者”变成了现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迅速的挑战下,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当其冲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国际低碳发展与中国现今低碳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探讨了中国式低碳之路的途径,并对中国低碳道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途中,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低碳发展成为了中国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及产业结构等因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