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烧合成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将燃烧合成技术引入焊接领域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焊接方法.本文用燃烧合成反应焊接了TiB陶瓷/金属Mo试件,对中间反应料的燃烧合成产物进行了XRD物相分析,并对焊接试件的界面连接情况用EPMA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可成功地制取TiB陶瓷/金属Mo试件,且焊接界面处有一定厚度的扩散,界面结合良好.
【机 构】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烧合成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将燃烧合成技术引入焊接领域更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焊接方法.本文用燃烧合成反应焊接了TiB<,2>陶瓷/金属Mo试件,对中间反应料的燃烧合成产物进行了XRD物相分析,并对焊接试件的界面连接情况用EPMA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可成功地制取TiB<,2>陶瓷/金属Mo试件,且焊接界面处有一定厚度的扩散,界面结合良好.
其他文献
本文以6063合金作为基体,以德国VAW公司的Air VeilTM气幕铸造技术为平台,研究了采用半固态铸造技术试验生产SiCp/6063Al复合材料的可能。对SiC颗粒的加入方法、SiC颗粒的尺寸、含量和分布等对SiCp/6063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实现SiCp/6063Al复合材料的连续铸锭,降低其制造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特别是探讨其作为结构材料代替钢架结构材料的可实施性。
本文介绍了欧盟ROHS中对铝合金中Pb含量的要求和最新几种常用易切削铝合金的成分及相关性能要求,以及应对欧盟ROHS法令,国内易切削铝合金发展的解决方案与研究趋势及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本文采用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不同处理态易切削2011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固溶-冷拉后最佳时效工艺为170℃/8h。在此条件下,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为472MPa,屈服强度为378MPa,延伸率为10.1%;高度弥散CuAl2相的析出强化以及微米级的低熔点共晶组成物(Pb7Bi3和Bi)的存在使合金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本文介绍了短行程挤压机设计概念,分析了世界首台100MN双动短行程铝挤压机技术创新的地方,指出了新产品比传统双动铝挤压机技术的突破点。
研究了涂刷法制备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重点讨论胶粘剂体系组成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刷工艺操作简便易行,涂层抗氧化性能非常好.固化剂与填料质量比为40:60,填料组成为Si5﹪、MoSi10﹪、BC10﹪、SiC75﹪的涂层性能最好.
本文利用重力分离SHS技术制备了内衬为(AlO+ZrO)复相陶瓷的复合管,通过调整燃烧配系中的ZrO组元含量,初步考察了ZrO组元对铝热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ZrO组元对(AlO+ZrO)复相陶瓷的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及韧化效应.研究表明,复相陶瓷的相对密度与维氏硬度随ZrO组元含量增加而降低,但内衬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却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ZrO含量为25﹪(质量)时,内衬复相陶瓷
选用Ti、C、B、BC为原料通过SHS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的TiC-TiB复合陶瓷,同时进行了Ti-C-B和Ti-C-BC体系材料的对比实验,通过对不同体系材料的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同时考虑到材料的合格性能比,表明用BC替代B来制备Ti-C-BC复合陶瓷是可行的.
本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重点探讨了不同种类烧结助剂(AlO、AlN、BC)的添加量对短纤维复合碳化硅材料的烧结致密化的影响,并对试样中纤维和基体界面结合情况进行了研究.综合致密度和结构观察表明助烧剂的最佳组成配比为(3~5)﹪(质量)AlO+1﹪(质量)C,Cr/SiC材料的相应最高致密度接近95﹪.
研究了加入CePO对Ce-ZrO陶瓷性能与加工损伤的影响.通过计算Ce-ZrO和Ce-ZrO/CePO的韦伯模数与二者损伤对比观察,证实了加入CePO后,材料弯曲强度分布趋于一致,加工损作明显减小,增加了材料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由于Ce-ZrO陶瓷加工时强度下降幅度大于Ce-ZrO/CePO,以加工后强度而言,二者相差不大.
本文以双施主掺杂BaTiO陶瓷为基体,采用颗粒化学镀技术制备Ni/PTC陶瓷复合材料,获得两相分布均匀的复合粉料,探讨了烧结气氛对金属/PT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属/PTC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工艺不能采用传统的PTC陶瓷工艺,而必须首先在还原气氛中烧成,以防止高温时金属的氧化,然后再进行微化处理,恢复BaTiO半导体的PTC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