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7.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15例,合并跟骨骨折1例,合并内踝骨折6例,合并腰椎骨折3例,合并耻坐骨骨折2例.就诊时间:伤后20天就诊1例,其余均为伤后8小时内就诊.按Hawkins(2)分类法:Ⅲ型骨折15例,Ⅳ型3例.由于早期治疗经验不足,2例患者给予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方法:本组18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7.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15例,合并跟骨骨折1例,合并内踝骨折6例,合并腰椎骨折3例,合并耻坐骨骨折2例.就诊时间:伤后20天就诊1例,其余均为伤后8小时内就诊.按Hawkins(2)分类法:Ⅲ型骨折15例,Ⅳ型3例.由于早期治疗经验不足,2例患者给予闭合手法整复,无一例复位成功,认识到手法整复加重软组织损伤,进一步损伤脆弱的距骨血运,不利于恢复,其中一例患者在外院反复手法整复失败后来我院就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重建感觉的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25例拇指末节指腹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0cm×1.5cm~2.5cm×3.0cm,在第一掌骨桡背侧切取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皮瓣,皮瓣设计成网球拍状,皮瓣切取面积1.5 cm×2.0cm~2.5 cm×3.5 cm,以拇指腕掌关节桡侧与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的连线为轴心线切取皮瓣,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对48例原发性肘关节骨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松解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治疗,手术取肘关节后内侧入路,术中切断挛缩的内侧副韧带后束,切开内侧关节囊,暴露并清理尺骨鹰嘴内侧缘及冠状突,沿肱三头肌外侧缘进入暴露并清理尺骨鹰嘴外侧缘及鹰嘴窝,必要时联合外侧入路,打开桡侧副韧带,暴露肱桡关节,
目的 报告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血管危象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上气压止血带,先行皮肤软组织清创,再于放大10倍显微镜下探查血管,将栓塞的血管切除,清创至内膜光滑处,根据皮肤及血管缺损情况制作样布,于前臂下段屈侧设计切取皮瓣.对23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游离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1.5cm×2cm~3cm
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但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血管再生能力弱等因素,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成为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骨折后的血管损伤、血肿形成导致组织和细胞需要在低氧环境中进行一系列骨修复反应,而HIF-1α是低氧状态下最直接的调控因子,它有多种下游靶基因可以调控血管生成、能量代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体内通过CoC
目的:应用自然界方向恒定的指南针和重力垂针原理技术设计的自然双恒导航仪.指导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髋臼定位及假体精确安放.方法:76例髋成人发病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男7例,女4例,年龄41—58岁,Crowe分期I期6髋;Ⅱ期3髋;Ⅲ期1髋;Ⅳ期1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4~28分,平均47.2分.通过术前X线光片及CT扫描的三维数据,确定髋臼中心位置.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Sauve-Kapandji术治疗桡尺远侧关节(DRUJ)退行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4月收治5例桡尺远侧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48岁~62岁,平均56岁.病程3~6年,平均3.5年.均表现为前臂旋转活动受限,旋后时疼痛加重,握力下降.采用改良Sauve-Kapandji手术治疗,从背侧第6伸肌间室浅层做纵形切骨头近端3c
目的 探讨载万古霉素Stimulan骨粉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5.6±9.8岁,原发性6例,继发性9例.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24.7±6.4月.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ESR、CRP、VAS、JOA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5年5月,经后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112例.男44例,女68例;年龄62~76岁,平均65.3岁.病程4~8年.患者均有严重的腰腿痛症状,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引起临床症状的节段进行选择性减压,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进行融
目的: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踝关节外侧韧带有三束,分别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其中距腓后韧带是三束中最坚强者,向前附着于排骨的指状窝,向后附着于距骨后部的外侧结节,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距骨向后移位;跟腓韧带向上附着于外踝尖,向下附着于跟骨外侧面,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足内翻;距腓前韧带向前附着于距骨颈,向后附着于外踝前缘,它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向前半脱位,并抵抗内旋。
目的 外固定架在高能量、高爆力损伤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创伤控制骨科理念也逐渐的完善,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未来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二者进行探讨,为外固定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外固定架在骨科的应用及有关创伤控制骨科理念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临床相关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