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不透水面是城市地表系统的人工圈层,打破区域原有自然地理格局与过程,影响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城市环境变化和人地相互作用的指示器与重要驱动力,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保护的关键依据。首先从数据源要求、主要提取方法(影像分类、指数模型、回归分析、光谱混合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及面向对象)和前沿方向(数据融合、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及语境分类)三方面,全面总结了城市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透水面是城市地表系统的人工圈层,打破区域原有自然地理格局与过程,影响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城市环境变化和人地相互作用的指示器与重要驱动力,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保护的关键依据。首先从数据源要求、主要提取方法(影像分类、指数模型、回归分析、光谱混合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及面向对象)和前沿方向(数据融合、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及语境分类)三方面,全面总结了城市不透水面的遥感提取进展;其次,探讨了不透水面在城市LUCC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不透水面应用于城市LUCC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和基于不透水面的城市LUCC驱动机制及模拟与预测;然后,以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及生物圈为切入点,分析了基于不透水面的城市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效应;最后,展望今后研究中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1)城市不透水面提取精度的提高及数据本身与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分析(2)城市不透水面数据与地理、环境、生态和人文数据等在GIS中的同化与融合方法,(3)基于不透水面的城市LUCC过程及驱动机制的计算机精确模拟与预测,(4)城市不透水面与多圈层、多界面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耦合机制及与相邻原生自然地理系统的关联与差异(5)多时间、多空间尺度的城市不透水面扩展对区域及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机制(6)城市不透水面主导的自然地理过程及其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对汉江上游缜密的考察,在多个地点发现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夹在全新世古土壤层与坡积石渣土层或坡积角砾层中.本文选择白河段JJTZ剖面进行沉积学和水文学研究.对于采集的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样品,进行沉积学分析,与2010年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进行对比,结合其宏观特征确认其为汉江洪水悬移质沉积物,粒度成分分类为细沙质粉沙.它们记录了汉江上游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OSL测年断代,确定其发
农田耕作强度的改变是导致农业非点源流失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研究农田耕作强度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太湖平原河网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农田控制实验再现20世纪80年代和现在的农业耕作制度,对比研究不同耕作强度下土壤氮、磷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态特征和季节变化;利用WinEPIC模型技术,研究土壤氮、磷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失量的逐
近年来,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碳排放研究相对成熟,国内学者的研究则滞后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我国旅游业不完善的统计体系。本文探讨了基于我国旅游业统计口径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使之应用于旅游业相对发达的河南省,从旅游交通、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餐饮三个方面初步计算出河南省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情况,并对其碳排放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利用山西省19个基准气象站1958-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相对阈值法、线性趋势法、低通滤波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Morlet小波计算分析了山西省53年来暖日(极端高温事件)和冷夜(极端低温事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0年,山西省暖日天数的增加趋势和冷夜天数的减少趋势都非常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前期趋势性变化小,后期趋势性变化明显;存在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一种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松散沉积,是我国海岸带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信息载体,前人主要从风化壳岩性特性厘定了老红砂的岩石地层学年代框架。本文对福建两个典型的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了ESR和OSL测年,给出了较系统的绝对测年结果,并首次在网纹化老红砂层位之下发现年代更老的老红砂,绝对年龄为1500-1600ka,发育年代可追溯到早更新世中期。基于绝对年代标尺,以老红砂剖面粒度
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结合spss、excel、arcgis软件数据分析与图象处理功能,对1636-1994年广西北部湾地区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636-1994年广西北部湾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194次,平均每1.85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185次,平均每1.94年发生1次;(2)该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南部与西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该地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都市圈群体竞争的时代。都市圈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经济活动和人口的主要集聚区,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入境中国的欧洲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构建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网络,计算分析该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以及平均路径长度等统计特征,并对该网络的个体结构位置和整体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①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网络是一个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复杂网络.②北京、西安、上海和桂林是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其中北京和西安是入境欧洲旅游流的发散中心,上海和
生态系统服务是我们认识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福利,概念中人类的主体性体现了生态系统功能对于人类的效用和价值。
本文基于北京市2009年的微观住房交易数据探讨了高地价地块交易以及大型开发商对北京市房价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地王"现象和大型开发商控制对住房价格的推动作用。在控制区位和制度条件的情况下,高地价地块成交以后,周边5公里内住房价格上升16%,排名前100的大型开发商开发的住房比普通住房价格高15%。实证结果还证实区位条件显著影响了北京市的住宅价格,距离CBD、公园、重点学校和地铁近的小区房价显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