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甲硫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可通过自身的合成分解间接调控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壁和细胞膜形成等.就褐飞虱而言,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需从食物中摄取或通过体内共生菌合成.本文通过同源预测从褐飞虱的类酵母共生菌基因组中得到一个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基因NlylsMS,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催化高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是甲硫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机 构】
: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出 处】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硫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可通过自身的合成分解间接调控细胞内生理生化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壁和细胞膜形成等.就褐飞虱而言,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必需从食物中摄取或通过体内共生菌合成.本文通过同源预测从褐飞虱的类酵母共生菌基因组中得到一个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基因NlylsMS,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催化高半胱氨酸合成甲硫氨酸,是甲硫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NlylsMS基因全长2 211bp,预测编码73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表明,NlylsMS与真菌的甲硫氨酸合酶高度相似(75% ~86%),其中与Ophiocordycepssinensis的MS一致性最高(89%).qPCR结果显示,NlylsMS在褐飞虱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头部的表达量最低.此外,NlylsMS在褐飞虱各个发育阶段均表达,其中,在3龄若虫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取食2天dsNlylsMS,NlylsMS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了40%,若虫死亡率达到80%,显著高于对照组(15%).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明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在甲硫氨酸合成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近几年,由围小从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侵染引起的苹果炭疽叶枯病,在我国山东、河北、陕西、辽宁和山西等苹果主产区大发生。该病菌除了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本实验构建了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株W16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以感病品种嘎拉为寄主,采用无伤接种方法,从T-DNA插入体库中筛选到一些致病性变异的突变体,其中突变体M659丧失了致病能力。
烟草黑胫病的为害已成为限制烤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病资源的创新利用及抗病基因的发掘是培育烟草抗黑胫病品种的技术关键.进行SRAP标记和抗病性的关联分析可为烤烟优异种质和亲本材料发掘、分子辅助育种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对80份不同来源的烤烟品种资源进行了黑胫病抗性鉴定,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0份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36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4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共产生68
由烟草疫霉引起的剑麻斑马纹病是一种严重为害剑麻的主要病害.本研究以寄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ppg1 ~ pppg5等5个基因cDNA序列为参考,设计基因编码区特异性引物.利用5对引物分别对剑麻斑马纹病菌进行了分子检测以及基因同源克隆.通过此方法首次从剑麻斑马纹病菌中获得了5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并分别命名为Szpg1 ~ Szpg5.检测结果表明,Szpg1~Szpg5基因普遍存在于被检测剑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通称木瓜,番木瓜科番木瓜属常绿软木质小乔木,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世界上主要番木瓜生产国印度、巴西、古巴等均有植原体病原侵染番木瓜的报道。笔者2012年在海南儋州市的番木瓜上发现了类似植原体感染的症状,具体表现为番木瓜的叶片变小、黄化、树干侧枝增多。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表现症状的番木瓜植株进行PCR检测,证实
苜蓿褐斑病(由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引起)和锈病(由Uromyces striatus引起)是两种重要的苜蓿叶部病害,发生较重时会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对植物病害进行及时、准确识别对于病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病害的图像识别是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识别和诊断方法,并且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该种病害识别方法将具有更好的发展和
果树食心虫种类有十几种之多,分布范围遍及我国北方主要果品产区,主要为害是蛀食桃、梨、苹果等,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对果树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农业部登记在果树上对食心虫防治的药剂大多为乳油制剂,有效成分也多为单一药剂。该研究为了了解不同剂型、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挑选市面上有代表性的几种非乳油剂型,与传统乳油剂型进行田间对照防治效果试验研究。对多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评价
枯草芽孢杆菌Bs916作为一株优秀的生防细菌,已经被成功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及水稻稻曲病等水稻真菌性病害长达20多年。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3个调控基因fliZ,gltB和serA单敲除突变株,研究了3个突变株及野生型菌株Bs916在接种水稻纹枯病菌的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3种抑菌脂肽类抗生素bacillomycin L,surfactin和fengycin分泌
笔者前期研究表明,哈茨木霉TUV-13分生孢子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为此,对该发酵液中的抗菌促长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活性物质提取时,在供试的乙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等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中,氯仿是木霉菌水稻体外模拟培养物有效物质提取的最适溶剂。进一步对TUV-13菌株氯仿提取物进行GC-MS检测,结果获
稻飞虱种群从Bt稻田向非Bt稻田转移扩散的现象已被发现,但究其原因是由于Bt外源基因的插入导致了水稻营养或者化学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还是由于植物上昆虫间的互作效应减少引起的,目前研究较少,但植食性昆虫间的互作效应是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植食性昆虫取食植物后,使受害植物释放一些在质和(或)量上与健康植株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或次生代谢物,这些化合物会对昆虫自身、其他植食性昆虫等产生影响。
褐飞虱的发育和变态由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20E)协同调控.通过褐飞虱基因组和RT-PCR,在褐飞虱中克隆得到JH通路中的TaimancDNA序列并命名为NlTai,其中,1299bp为编码区,预测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表明NlTai包含bHLH、PAS-A和PAS-B三个保守的结构域.qPCR结果表明NlTai在4龄褐飞虱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5龄若虫和雌成虫中表达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