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往的工作表明,感传显著者的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反应特点与感传路线所经过的主要体区是一致的;用机械压迫阻滞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外周动因激发”可能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而在无感传者身上沿经脉连续刺激模拟循经感传和仅在头面不连续的刺激时能否获得类似结果,对判断以往工作的可靠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外加刺激时
【机 构】
: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350003)
【出 处】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学首届学术会议暨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医学第三次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工作表明,感传显著者的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反应特点与感传路线所经过的主要体区是一致的;用机械压迫阻滞感传时,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初步结果表明,“外周动因激发”可能是产生循经感传现象的决定因素,而在无感传者身上沿经脉连续刺激模拟循经感传和仅在头面不连续的刺激时能否获得类似结果,对判断以往工作的可靠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外加刺激时观察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机能活动的变化,以便对循经感传的机理作进一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临床症状定位、触诊定位以及影像学定位的三步神经定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对颈椎横突部阳性反应点、关节突阳性反应点为主要治疗点,同时与针刺治疗作对照。结果显示:针刀组80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针刀治疗结合三步神经定位法能使针刀微创治疗更加精确,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疗效,临床上具有推广
本文从1998年开始在临床上采用赤凤迎源针法刺下三合穴,治疗术后腹胀患者100例,疗效满意。针刺研究表明:当胃肠弛缓时,针刺足三里等穴,能使胃肠收缩加强,改善胃肠运动节律紊乱而恢复其正常的功能.胃肠蠕动得到恢复,胃肠里的气体就会从肛门排出,腹胀消失.采用赤凤迎源针法刺下三合穴治疗术后腹胀,具有取穴方便,疗效肯定,安全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本文以无水乙醇诱发的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与胃腑有密切关系的胃俞、中脘、足三里、梁丘的治疗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急性胃粘膜损伤,梁丘、足三里穴有较好的即时效应,梁丘、胃俞、中脘、足三里之间存在腧穴特异性。
本研究采用现代电生理技术,以四白穴作为体表输入点,同经不同穴-地仓穴、面部同水平面不同经穴-颧髎穴及非经非穴点-四白旁开点做对照,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胃肌电的针刺效应及其电针四白穴对神经阻断大鼠胃电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本文探讨了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文章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2人,随机分为2组,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分钟,然后行全身麻醉;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结果显示,头针可抑制抗氧化防御系统酶SOD的降低,对减轻手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应用耳穴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发展,笔者从文献角度对耳穴加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线索.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腹针组42例,腰部浅刺针法治疗(对照组)40例.结果:腹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
本文认为,虽然在世界范围内,针灸疗法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国内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针灸医疗仍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境地,其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而面临的发展和机遇也是有的,只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开拓,必将使古老的针灸疗法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的:观察针灸提高小鼠免疫功能作用.方法:将C26小鼠结肠癌细胞株移植接种建立实验模型的35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由接种瘤细胞第二天开始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获取小鼠脾脏单个细胞,采用流失细胞(FACS)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及CTL杀伤功能.结果:艾灸组、黄芪组、艾灸加黄芪联合应用5FU组CD3、CD4、CD4/CD8比率、NK细胞、CTL杀伤活性显著高于5FU组,
本文作者经多年探索,提出"经络蛋白能带结构"假说,根据针灸经络穴位研究,介绍了所提出的假说的旁证、假说的描述,以及对其机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