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介绍"新四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即一个互为动力、相互支撑、和谐共振、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系统.然后建立"新四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2005~2011年中国"新四化"的指数,表明:"新四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但呈逐年递增之势;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其它"三化",而
【机 构】
:
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介绍"新四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即一个互为动力、相互支撑、和谐共振、良性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系统.然后建立"新四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2005~2011年中国"新四化"的指数,表明:"新四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但呈逐年递增之势;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其它"三化",而农业现代化则滞后于其它"三化".接着构建"新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模型,测度了历年的耦合协调性,结论是:耦合度进入磨合阶段,但逐年递减;协调性属于中度协调,并逐年递增;各年耦合协调性均处于中强度中度协调状态.再运用灰色系统多维动态模型GM(1,N)进行驱动因素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在"新四化"耦合协调系统中起促进作用,而其它"三化"则起制约效果,且作用力度依次递减.最后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新四化"耦合协调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论为:各一级指标对该系统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环境生态化,影响最小的是信息资源,每个子系统中不同一级指标的影响因子也存在较大的强弱差异.
其他文献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growth rate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government fiscal revenue have been sent spiralling downwards, whil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has expanded exponentially.With a slowin
本文首先分析了日本经济现状,摆脱了长期以来的通缩,逐渐恢复生机活力.以及中国经济现状,应对经济急速下滑风险与中长期结构改革同时并举,一个10万亿美元经济的平稳增长让人拭目以待.随后对今后日中经济关系进行了展望,指出日中相互依赖互补的经济关系日益强化,为日本经济的复兴、日本企业今后的发展计,抓住长线的海外市场,扩大海外投资收益,进而从外国请进来,招商引资、招聘人才等“拓展海外战略”必不可少。日资企业
经济新常态是文化产业破局、国家巩固软实力的黄金时期,通过城市文化建设的巩固和提高,将过剩劳动力和资源熔化在城市第三产业是当前最佳政策导向选择.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升级的前提,利用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重新对城市文化进行战略定位,实现政府文化力量与民间文化力量的良性互动,可以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有效利用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充分保障.
首先对地方政府城市功能定位竞争动因进行分析;其次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京津冀城市群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功能定位的影响;构建生物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心房—心室"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功能定位作用的传导机制,揭示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功能定位的作用路径,描述其特征与后果,并分析地方政府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内在关系;最后,求解模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鉴于中国现行的农地价值评估有失公允,被征地农民利益流失严重的状况,探讨农地市场价值评估对于建构公正的征地补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将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农地区位价值、农地社会保障价值、农地发展权价值以及代际分配价值纳入农地基本价值结构,嵌入农地供求关系等变量,构建农地市场价值评估模型.并且建立子模型逐项跟进分析,分别采用动态收益还原法和建立修正因素因子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农地经营收益权价值与农地区位价值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运行,江苏省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对冲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支点.因此,在当前"新常态"背景下,有必要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本论文以南京市为例,基于经济、社会、空间、人口4个子系统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与现有指标体系相比,本指标体系更注重对人口发展、城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测度,凸显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
人口普查数据为中国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全面、权威的研究数据,尤其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经济学视角对"过度城市化"等的理论解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城市的人力资本和就业行业结构等方面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测度了中国地级城市层面的城市化质量空间特征,并构建不同的方法归纳了城市化质量的驱动力类型,回归模拟分析了城市
纵观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经验,特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往往在1-2万平方公里方圆的范围内形成一个"中心城区-卫星城"相互促进的大都市区城镇体系,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久不衰的经济中心和增长引擎.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所在地,其城市增长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一个包括北京辖区及周边地区的北京大都市,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北京大都市区城镇体系严重错位,制约都市区高效可持续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和地理的因素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演进的现实表明,跨区域发展,以经济带建设构建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以黄河流域为依托的黄河经济带,是继长江经济带之后又一流域性经济带,贯穿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面积较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开发价值.借鉴国内外相关经济带开发过程,黄河经济带的开发,应主动把握关键环节,努力做出积极的政策策略,实施黄河经济带开发战略;以山西为先行先试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
采用天津市1986-2013年的样本数据,利用SVAR模型及相关检验对天津市财政对城市规划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财政对城市规划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天津市城市规划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表现为长期促进作用,城市规划财政投入对城市规划财政产出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规划财政支出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击影响从第3年开始表现为逐年上升正向冲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