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分析了晚稻期间特别是穗期二化螟世代重叠严重、见蛾期长、隐害株比例大、兼性滞育、为害趋重等特点.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就晚稻二化螟防治适期预报,提出了使用测报灯及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测、期距预测、结合晚稻生育期和其他病虫情系统分析等方法。
【机 构】
:
江西省余干县植保植检站,江西余干335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分析了晚稻期间特别是穗期二化螟世代重叠严重、见蛾期长、隐害株比例大、兼性滞育、为害趋重等特点.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就晚稻二化螟防治适期预报,提出了使用测报灯及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测、期距预测、结合晚稻生育期和其他病虫情系统分析等方法。
其他文献
獐(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是我国的特有物种,目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UCN红皮书2009年将其该列为渐危种(UV).獐在我国曾广布于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既北纬28°至42°之间,东经110°以东范围内,现在的分布范围处于北纬24°-34°及东经110°以东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浙江舟山群岛,江苏盐城沿海地区,安徽东部和江西鄱阳湖地区.
白鹇(Lohpura nycthemera)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鹇属(Lophur),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是鹇属中唯一分布至亚热带的物种.由于受河流、不适宜栖息地等环境阻隔,白鹇的现代分布区呈现部分连续、间断分布的地理格局.白鹇雄鸟的羽色在地理种群间存在变异,这种广域的间断分布和复杂的羽色多态性,导致白鹇亚种众多.本研究以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和细胞色素
绿背山雀为高海拔分布物种,其分布区海拔在1500m以上.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作为标记,分析绿背山雀的谱系结构.结果显示其分为中部、西南山地和台湾三个谱系.其中,中部为扩张种群,西南山地和台湾为稳定种群.中部种群于末次冰期过后迅速扩张,其扩张时间为11,000年前.LAMARC分析显示四川东南部和南部向外的基因流很大,可能是绿背山雀冰期时的避难地.
武夷山大安源4800m2样方共记录维管植物31科57属97种植物,其中乔木78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5 种,藤本植物6种;主要以壳斗科、杜鹃花科、杜英科、山茶科为主,栲属、杜鹃花属、杜英属为最重要的属;优势树种为甜槠(77.10)、马银花(26.70)、鹿角杜鹃(24.68)、薯豆(9.33)、赤楠(8.75),其中甜槠相对胸断面占64.93%;从种-面积曲线可知,大安源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4
为研制刺槐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作者对该属植物种类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通过广泛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开展国内实地调查研究,汇总得到刺槐属共有14种,4个种间杂交种,其中刺槐种内有24天然变种和变型。国外刺槐属人工育种研究成绩显著的国家有匈牙利,培育的板材柱材、蜜源及饲料品种达110多个;韩国研发培育出了四倍体饲料品种;我国选育鉴定的速生用材无性系达90多个。本文根据选择确定的刺槐属植物新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根据对华东地区的山樱花高海拔矮化野生种群的实地调查资料,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樱花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山樱花高海拔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均呈现出金字塔型,为增长性种群;(2)存活率曲线、死亡曲线和致死率曲线均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表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3)种群数
通过黄山风景区杂草性状分布特点,探索杂草性状与入侵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以实地调查的136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出23个指标,这些指标涉及植物的分类和生态适应性有关的性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3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的特点为:种类大多为菊科、花期持续时间长、种子个体小、喜阳、多生长在较为干旱的地方、植株有毒、生活史
EST-SSR是基于功能基因组开发的分子标记,由于其在基因组中广泛均匀分布,较好的种属通用性及与表型性状相关联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下载数据库中蔷薇科蔷薇属,苹果属,梨属,李属,草莓属和悬钩子属的EST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调查六个属中SSR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蔷薇科六个属间SSR分布频率差别较大,从悬钩子属的10.94%到梨属的43.49%.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类型在六个属中
按胸径将福建武夷山大安源样地的甜槠群体划分为成体、小树、幼苗3个年龄级,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SSR标记揭示了甜槠群体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等位基因数A=6.571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4.634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7665.SSR分析显示3个年龄级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以幼苗最高,小树次之,成体最低,幼苗的
本文通过2005-2011年对灰飞虱的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观察,明确了灰飞虱在济宁市常年发生5代;并利用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灰飞虱主要为害世代第一代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量的拟合准确率为97%,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2011年预测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报值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该研究为灰飞虱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