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C3型胫骨下段粉碎型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方法:胫骨下段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取髂骨植入.结果:32例获6-24个月随诊,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出现骨痂生长平均10周.结论:疗效可靠,骨痂生长快,踝关节功能愈合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3型胫骨下段粉碎型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
方法:胫骨下段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取髂骨植入.
结果:32例获6-24个月随诊,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出现骨痂生长平均10周.
结论:疗效可靠,骨痂生长快,踝关节功能愈合好.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Y(CF3COO)3/AL(i-Bu)3络合物催化合成聚已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及其与聚乳酸(Polyacticacid,PLA)的共聚物,并应用生物化学、细胞毒理及细胞免疫学等实验方法对这一新型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探讨.用PCL和PCL/PDLLA共聚物作为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内置物材料,国内外属首次研究;多聚物的分子量和降解时间可以通过控制反
目的:评价放射线学判断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钢丝环扎颈3~颈7椎弓根峡部,拍摄X线片.在干燥人颈3~颈7标本的椎弓根,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及破坏内、外侧椎弓根壁3种孔道.用螺旋形导针插入孔道,拍摄正位和双斜位X线片.采用双盲法,由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阅片,分别结合正斜位、单侧斜位、双侧斜位X线片判定导针是否侵犯椎弓根还是位于椎弓根内.将判定结果与插孔的金标准进行比较,
目的:评价用螺旋形导针判定胸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孔道准确性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在9个干燥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做出通过椎弓根中央及破坏内、外侧椎弓根壁3种孔道.分别用克氏针和螺旋形导针插入孔道,拍摄正、侧位X光片.采用双盲法,由3名高年资和3名低年资骨科医生阅片,结合正、侧位X光片判定定位针是否侵犯椎弓根还是位于椎弓根内.将判定结果与插孔的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使用螺旋
目的:对1989-2003年救治的23例四肢主要血管火器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平时四肢主要血管火器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23例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6~45岁,平均29.7岁.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自体静脉移植12例(52.2%),人造血管移植4例(17.3%),血管吻合3例(13%),血管修补2例(8.7%),血管结扎2例(8.7%).结果:死亡2例(8.7%),截肢3
本文介绍了某医院18例(20指)断指再植。自2001年10月以来,行断指再植18例20指,除二指死亡外,余均成活,成活率90%。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临床资料;2、讨论,包括受伤原因和再植成功的关系,断指再植适应症,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术后处理。
目的:患者男,42岁,印尼华人,骑摩托车撞伤左髋部,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印尼当地医院先后行四次手术治疗.因治疗方法选择错误,内固定材料和置换材料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不佳,术后又过早负重活动而致手术失败.患者到某医院采用瑞士Plus公司生产的非骨髓泥型全髋关节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置换手术.术后半年复查,患者左髋关节不痛,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体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稳定型股骨粗
目的:回顾分析1989-2003年21例院感染性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救治.方法:感染区彻底清创引流后,根据病情,分别行自体血管旁路血管重建、单纯血管结扎或截肢术,9例肌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将移植物置于较健康的区域.结果:本组死亡1例(1/21,4.8%),截肢5例(5/21,23.8%),15例(15/21,71.4%)以旁路自体静脉移植成功修复,其中14例(14/15,93.3%)Ⅰ期血管通畅、1例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骨质、肾脏皮下及其它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在我国较少见.在骨关节最易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处,其它部位较少见,本文报告了1例右外踝痛风性囊肿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3种固定装置对胫骨Ⅱ区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并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术后疗效评价.方法:采用12具防腐湿润胫骨标本随机分成4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其余三组制成胫骨Ⅱ区斜行骨折模型,分别用带锁髓内钉、L-DCP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沿骨皮质内外侧骨折线两侧粘贴6枚电阻片.测定各组在40Kg时的应力应变情况及实验组垂直压缩和前外侧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性能.同时随访14例带锁髓内钉治疗的病人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折合并胭动脉损伤的治疗情况.方法:应用不同固定方式固定骨折,及时吻合血管,解决下肢的缺血问题.结果:随访3-27个月,15例血运良好,能完成体力活动,2例肌肉栾缩、1例截肢.结论:术前诊断明确,术中固定简便、快捷,能取得良好的肢体功能,减少截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