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病性间的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选择618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病性证素诊断与寒热病性分组;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1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和斜率作为图谱特征参数,探讨慢性胃炎常见病性证素间的气味图谱特征.结果:①慢性胃炎的常见病性证素为: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和阳虚.
【机 构】
: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州350122;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病性间的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选择618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病性证素诊断与寒热病性分组;运用基于阵列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医用电子鼻(EN011103-A)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和斜率作为图谱特征参数,探讨慢性胃炎常见病性证素间的气味图谱特征.结果:①慢性胃炎的常见病性证素为: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和阳虚.②常见病性证素间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特征比较:慢性胃炎患者病性证素痰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F的振幅显著高于病性证素热(P<0.05),病性证素阳虚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E、F、I的振幅显著高于病性证素热(P<0.05-P<0.01),病性证素阳虚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F的振幅显著高于病性证素气滞、湿(P<0.05).②寒热病性间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特征比较:慢性胃炎患者寒热错杂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B、C、D、E、F、I、J的振幅显著高于热证组(P<0.01),寒热错杂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B、E、F、I、J的振幅显著高于无寒热组(P<0.05~P<0.01).结论:运用电子鼻可以初步判断慢性胃炎常见病性间的气味差异.电子鼻可以为中医嗅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各组OA,CRA血流参数指标中PSV,EDV和AV下降,PI和RI升高。其变异程度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组>痰湿犯目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和CRA的血流速度下降明显,血流阻力增加,眼局
脾气虚证一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气虚证的现代研究已涉及到消化、免疫、能量代谢及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本文从诊断标准、动物模型、临床进展几个方面论述了脾气虚证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本文从证候名称角度,总结《直诀》上卷五脏证候的特点.发现:与《中医儿科学》比较:(1)《直诀》上卷五脏证候较多地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①五行的太过、不及和生克乘侮等理论有较多的体现.②多呈五脏对应的形式.(2)《直诀》上卷五脏证候较粗略:①证候名称有用“病”这一最粗略描述病性的词,以及只有五脏病位而无病性的词.②一些在现代层次较高的证候,被作为具体证候.③现代虚证多有气、血、阴、阳、精之分,而《直诀
在慢性疲劳肝郁脾虚证实质的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探索和评价作为机制研究的基础尤为重要。水环境小平台造模方法在近年来研究中已从传统的睡眠剥夺模型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到慢性疲劳,中枢疲劳的实验应用中。本文搜集了相关国外文献对该造模方法从构建思路和实验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小平台造模方法对啮齿动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睡眠剥夺,而可以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并在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研究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国民首位致死原因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血瘀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近年来,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演变,现代医家利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全面定量定性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样本中多种小分子物质,从机体代谢产物和蛋白水平揭示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候本质,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新思路、新途径。作者通过对近5年的文献进行查阅及研读,对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存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病位兼杂特征及其兼杂证素与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将25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阴虚积分≥70的纳入阴虚组,积分<70的纳入非阴虚组,从单胺类(DA、NE、5-HT)和肽类(β-EP)的神经递质水平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证及其病位兼夹证素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组兼杂肝、肾在病位证素中常相兼出现,与其它病位证素相兼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
对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介绍中医证候数据挖掘的特点、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常用方法,提示中医证候数据挖掘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尚有进一步发展和探讨的空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AGT(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七个位点、AT1R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两个位点交互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EH患者40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旺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100例,采用多重高温连接
脉诊作为中医学最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其脉象名称的准确英译对于中医对外传播极为重要。由于脉象名称中文含义的理解差异、英文选词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脉象名称的译法仍未得到统一。本文通过总结和对比四个中医英译标准化方案中关于中医脉象名称的英译,分析脉象名称的中文含义的简洁度对其英译标准化程度的影响,探究中医脉象名称的英译现状,总结中医脉象名称英译的整体情况,并对其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脉经》等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归纳了代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归纳结果表明:1)代脉脉势较弱,脉率缓数不定,为有规律歇止且歇止时间较长的脉象;2)代脉主病当为脏器衰微,但是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及女子怀胎三月等情况见到代脉几率较低,医者当于临床加以体会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