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抗虫性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来源 :2011年甘蔗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4次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y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应用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甘蔗多酚氧化酶(PPO)的实验结果,表明:MeJA对甘蔗叶片和生长点组织中的PPO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酶活性分别达22-50units/mg和182-218units/mg。而在机械损伤处理中,甘蔗叶片和生长点组织中的PPO活性差异不大。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新台糖22号、粤糖00-236两个甘蔗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6-苄氨基嘌呤(6-BA)、噻苯隆(TDZ)、萘乙酸(NAA)、多效唑(PP333)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蔗健康种苗繁殖过程中丛芽苗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蔗健康种苗丛芽苗的分化主要受各品种遗传特性决定,不同品种对繁殖培养基的激素水平要求差异较大,在四种激素中,对新台糖22号丛芽苗分化影响的主次因素为TDZ>NA
在热带北缘蔗区对Badila×斑茅杂种回交第一代(BC2)30份株系和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Badila斑茅杂种BC2群体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比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增长1.1%,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占10.3%的品系的茎锤度、24.1%的品系的株高和31.0%的品系的公顷产量分别高于对照品种;9份品系的农艺经济综合性比较优良,其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
对广东遂溪试点全国第七轮甘蔗新品种第一年新植和第二年宿根试验的蔗茎产量、含糖量等重要性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年新植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都相应极显著高于第二年宿根,且品种与年份间互作显著;11个参试品种中,以粤甘24号和粤甘26号综合表现较为突出,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都名列参试品种前两名,前者宿根性较强、较早熟、糖分较高,后者宿根性中等、特早熟、糖分高;其余品种表现不一。
本文报道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蔗栽培种ROC22和ROCl6与近缘种果蔗、大茎野生种、斑茅、割手密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斑茅的SOD、POD、CAT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推测其应该是抗旱性强的材料。另外,甘蔗野生的近缘种斑茅、割手密、果蔗、大野的SOD、POD、CAT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栽培种ROC22和ROC16,可以认为野生的甘蔗近缘种材料抗旱性高于栽培种
本文分析阐述甘蔗高产高糖的几项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分别是深松深耕、甘蔗良种、药剂浸种、种植防虫、化学除草技术。
湛垦蔗区与其它蔗区相比,蔗糖含量偏低波动大。该文试从垦区对甘蔗高糖栽培所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剖析,找出不足,提出在甘蔗的成熟期管理上,应推广运用催熟增糖技术的对策,使得甘蔗能保糖增糖增效益。
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其具有产量高,收益大的特点。本文针对甘蔗的特点提出了关于提高其产量等效益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甘蔗套种西瓜技术在广西、云南等地已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前公司拥有甘蔗生产基地6000多公顷,对甘蔗套种西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公司能否利用该技术作为职工增收的有效措施呢?作者从公司的实际出发,对实施这一技术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包括基础性分析、理论性分析、迫切性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提出了实施该项技术的措施,并提出了公司推广这一技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本文阐述了友好农场有关甘蔗间套种的情况,分析了甘蔗间套种对甘蔗的影响,并提出甘蔗间套种应注意的问题。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我们根据甘蔗条螟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为害的特点,利用性引诱剂开展了多年的预测预报研究以及防治工作实践,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对策,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