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十余年刺五加(Acathopanax senticosus,AS)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对其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多,但基础研究较少[1~6]。我们通过使用刺五加注射液(acanthopanax senticosus extracts,ASE),观察鼠缺氧存活时间、缺血缺氧状态下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的电生理及其透射电镜下结构的变化,以评估AS对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
【机 构】
: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26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余年刺五加(Acathopanax senticosus,AS)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对其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多,但基础研究较少[1~6]。我们通过使用刺五加注射液(acanthopanax senticosus extracts,ASE),观察鼠缺氧存活时间、缺血缺氧状态下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的电生理及其透射电镜下结构的变化,以评估AS对缺血缺氧神经元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肾结石治疗逐渐趋于腔内化、微创化,传统的开放手术目前己逐渐被腔内取石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所替代。经皮肾镜配合各种先进的腔内碎石设备,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式。我院于1998年开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至今已成功开展1012例,现将多年来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下肢慢性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是由一系列创伤和疾病所致,发生于下肢体表的长期未愈合的疮面。下肢慢性溃疡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以及糖尿病性溃疡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此类疮面尽管不象癌症那样迅速致人死亡,但由于发生在下肢体表,具有病程长、愈合慢、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病属中医学“臁疮”范畴,俗称“老烂脚”。中医学对其治疗有
胆石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影像学(B超、CT及MRI等)检查的普及,胆石症的发病率高达10%,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既往本病外科治疗多采用开腹手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年老体弱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危险性大。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等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治疗胆石症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已经部分甚或大部分取代开腹手术治疗。胆石症的治疗进入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早上升趋势,直肠癌的治疗目标亦从单纯追求“癌肿根除,挽救生命”变为“根除癌肿,改善生活”的双重标准。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比较困难,因传统的Parks手术存在许多缺点,所以至今朱被外科医生所认可。自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73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及部分外科肛管全层切除,应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3~6个mo有近40%~5O%的患者出现再狭窄(RS),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RS新生内膜中的细胞成分仅占10%,主要成分为细胞外基质(ECM),ECM的主要成分是胶原(Ⅰ、Ⅲ型胶原占90%),在RS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认为RS的防治策略应放在减少ECM上。我们对兔髂动脉内皮损伤后Ⅰ型胶原表达及缬沙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n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中医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流行病学(DME)设计方法,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统计学理念进行严格的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从而发现本病的分型及其中
60年代初,A.Fleckenstein首先发现了钙拮抗药,经过近4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钙离子拮抗剂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用药。钙通道由细胞膜双层脂质中的小孔所组成,Ca++及Ba++,Sr++等能选择性地经此通道进入细胞,当膜电位近-40mv时,钙通道的开放概率大为增加。而心肌细胞膜上钙通道呈现两种形式的电导,其动力学特征和激活速率不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通道开放所造成的。
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顽固性、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因其发病急,病情剧烈易反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口服西药卡马西平或针灸局部封闭有一定疗效,但卡马西平副作用明显,停药易反复。临床上用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一定优势,本人予缓急祛风化痰剂治疗3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国内自1993年应用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来,用药方法多采用3日3次间日静脉滴注,即第1天、3天、5天各静滴1次,剂量分别为10BU、5BU、5BU一疗程,药物用量和发病后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不相联系[1,2]。近年来,我们依据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结合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取得满意疗效。
Critchey在1929年已提出血管因素或动脉硬化是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其临床特点以及病理学变化与其他疾病有交叉和重叠,所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uscular PaLrkigsonism,VP)的诊断一直有争议,经历了确立、取消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利尸解病例数的增多,VP再次被确认。Demirkiran M[1]等认为VP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