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来源 :2010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五)(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消毒后,采用普通无导针系统的B超引导行PICC置管,重点介绍了置管的具体操作方法,43例患者均顺利置入PICC导管,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35例,二次穿刺8例,未发生静脉炎和导管堵塞。未发生导管漂移误入颈静脉和胸壁静脉。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神经源性肿瘤56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有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根据显微手术及术后MRI复查来判断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鞍室海绵状血管瘤(LSCC)的新认识和最新显微外科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有关LSCC解剖学、神经影像学、病理学等研究的进展状况,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显微外科对策,在控制性降压辅助下,采取分片切断肿瘤血供的措施共完整或分块手术切除16例,其中经改良翼点硬膜下入路10例、硬膜外入路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偏瘫、视路损伤病例;术中失血600-1900ml,术后主要并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及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及得失总结.方法:显微镜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16例,并围绕手术切口问题、引流静脉的处理、胼胝体切开、颅高压的处理、如何预防术中并发症、肿瘤切除、术后处理、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处理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结果:其中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下丘脑错构瘤,2例室管膜瘤、1例皮样囊肿、1
会议
目的:探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法在脑积水的应用.方法:对22例脑积水患者,术前行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检查,明确脑积水类型,明确诊断后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一周及随访均采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法复查,观察造瘘口是否开通.结果:11梗阻性脑积水,2例导水管不全梗阻,9例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一周电影成像检查造瘘口均通畅,在随访期间,2例再次出现颅高压症状,电影成像检查显示造瘘口闭塞.结论:磁共振相位
会议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在低级别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术中磁共振及功能神经导航对肿瘤切除范围及患者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有90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患者接受了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肿瘤切除术.术中常规应用镜下功能神经导航显示皮层功能区和纤维束,并根据术前和术中磁共振T2 Flair像上
采用经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3组的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偏爱情况进行了比较,旨在选择最优置管途径,提高医疗质量。
本文介绍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重点讨论了静脉针置管期间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要点,并提出了完善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的具体方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