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健康管理”体检模式研究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检作为一项医疗基础工作,在目前的戒毒体系下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查病式"体检仅仅注重戒毒人员是否患有疾病,而对其综合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后续的健康服务关注不够。本文通过对原有体检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探讨建立一套规范化、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体检模式,以期为戒毒人员医疗康复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系统脱敏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交互抑制原理,将可引起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反应的刺激,在患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给予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干预措施,使该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反应的作用的心理治疗方法.目的是降低戒毒人员的心理渴求,增强抵制毒品诱惑的能力,从而延长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时间,降低复吸率.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各种信号,并有选择的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受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毒品形势,我省各级禁毒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不断加大禁毒预防、禁吸戒毒、缉毒执法、禁毒管理工作力度,各项禁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禁毒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难题,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便是其中之一。我省紧密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依靠基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社
本研究选取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60名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男性戒毒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干预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研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为工具,以运动干预为手段,通过进行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对各小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实,科学的运动干预能够更好的促进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恢复以及个体自信心、人际关系的重建,对心理健康恢复能够起到积
当前国内吸毒人员数量的增长率居高不下,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回归社会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戒毒人员屡戒屡吸现象始终困扰广大禁毒戒毒工作者。如何进一步做好戒毒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关爱生命、拒绝毒品、回归社会,是当前最为现实的问题。本文通过如何减少毒品犯罪和帮助吸毒人员回社会的思考及对策,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降低复吸率而提出的
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2016-2020年)指出,坚持科学戒毒、综合矫治,积极适应不同吸毒人员不同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戒毒医疗服务,综合运用多种戒毒康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恢复身心健康(禁毒办通[2015]97号,2015)。本文结合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戒毒帮教服务工作实践,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获知戒毒康复人员的需求状况,探索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当前,甘肃省戒毒人员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戒毒工作整体而言,甘肃省没有一家专门的司法行政戒毒康复中心,这不符合禁戒毒工作的发展规律。建设甘肃司法行政戒毒康复中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当前戒毒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及工作实际,对戒毒康复中心建设进行了构想,以期为推动禁戒毒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其回归社会后融入社会能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提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融人社会的能力是融入社会教育矫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笔者就场所实践调研,摸清强制隔离戒毒所融入社会教育矫治工作现状,并且针对场所开展融入社会教育矫治工作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据《2015中国禁毒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295.5万人,而实际吸毒人数可能超过1400万人.面对日益严重的禁毒戒毒形势,本文从禁毒戒毒专业人才建设、法律法规、执法、预防教育、替代式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望能为禁毒戒毒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社区戒毒制度是我国遏制毒品泛滥中一项重要制度,其贯彻落实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社区禁毒制度的法律价值,指出现行社区戒毒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社区禁毒制度完善的对策,从而为我国社区禁毒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当前,毒品已经成为社会"三大毒瘤"之一,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仍然"顽强"生长,毒品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涉毒案件不断攀升,已成为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破坏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自2008年《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戒毒康复场所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但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无法真正融入社会,形成"强戒-复吸-再强戒-再复吸"的恶性循环,在就业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