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准确评估与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防旱减灾的关键,干旱指数是监测和评估干旱事件的有效工具.目前最常用的干旱指数有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PDSI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评估的干旱尺度是9~12个月,自回归特征使指数本身仍然受前4年指数的影响.SPI能有效地反映各个区域和各个时段的旱涝状况,但没有考虑温度、蒸发等因素对干旱的影响.在结合PDSI对温度的
【机 构】
:
新昌县气象局,浙江新昌,312500 台州市路桥区气象局,浙江台州,318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评估与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防旱减灾的关键,干旱指数是监测和评估干旱事件的有效工具.目前最常用的干旱指数有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PDSI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但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评估的干旱尺度是9~12个月,自回归特征使指数本身仍然受前4年指数的影响.SPI能有效地反映各个区域和各个时段的旱涝状况,但没有考虑温度、蒸发等因素对干旱的影响.在结合PDSI对温度的灵敏性和SPI多时空特性的基础上,Vicente-Serrano et al.提出了一种新的气候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SPEI基于降水和蒸散,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分析干旱演变趋势新的理想指标.但目前的研究中,SPEI计算基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7-8月,由于高温,当出现20天以上没有明显降水时就会出现严重干旱.因此,以月资料计算的SPEI不能监测到干旱发生、发展.本文首先利用旬平均气温和旬降水量计算以旬资料为基础的SPEI,结合浙江省各县历年夏季旱情资料建立夏季干旱指数,用于评估浙江省夏季干旱发生发展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1973年到2013年,浙江省干旱面积的线性倾向率为10.35%/10a,达0.05显著水平(Mann-Kendall test).其中轻早和重旱的面积变化较小,中早和极端干旱面积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37%%/10a和和5.93%%/10a.因此近四十年干旱面积增加主要是中旱和极端干旱面积增加.从1973年到2002年,只有8年有一个或多个县出现极端干旱,而且除了1978年和1995年,其它6年的极端干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0.1.从2003年到2013年,除了2008年和2012年,每年都出现了极端干旱,其中2003年、2005年、2009年和2013年极端干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5.2%、31.3%、41.7%和71.9%.从1973年到2013年,浙江省平均干旱指数的线性倾向率-0.N./10a,达005显著水平(Mann-Kendall test).1973年以来,有三年出现全省性重旱或极端干旱,这三年分别是2003年、2009年和2013年,平均干旱指数分别为-2.8%、-1.7%和-2.8%.其中2013年的极端干旱面积大于2003年的极端干旱面积,因此2013年是近四十年夏季干旱最严重的一年.7、8二个月是浙江省夏季干旱的主要发生时期.从1973年到2013年,7、8二个月降水量变化不明显,温度线性倾向率037℃/10a,达005显著水平(Mann-Kendall test).温度增加会增加蒸散量从而加重干旱程度.相关分析表明,干旱指数、干旱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干旱指数、干旱面积与气温的相关系数绝对值.1978年、1986年、2003年和2013年7、8月降水量分别是96.4mm、98.7mm、101.2mm和107.4mm,平均气温分别为28.9℃、28.0℃、30.1℃和30.4℃,1978年和1986年的平均干旱指数是-1.31和-0.11,干旱面积百分率是83.6%和20.7%,极端干旱面积百分率是23.9%和0%,都远远小于2003年和2013年,因此温度是影响夏季干旱强度和干旱面积的主要因子.浙江省东北部7、8月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大于浙江省西南部,浙江省东北部干旱指数线性倾向率绝对值大于浙江省西南部,二者变化一致.②从1973年到2013年,7、8月降水量变化较小,气温在2003年出现突变显著升高.和温度变化一样,干旱指数、干旱面积在2003年出现突变.2003-2013年期间的干旱指数、大于等于轻旱面积、大于等于中旱面积、大于等于重旱面积和极端干旱面积平均值分别是1973-2002年期间平均值的40倍、22倍、40倍、57倍和86倍.2003-2013年期间出现大于等于轻旱频率、大于等于中旱频率、大于等于重旱频率和极端干旱频率分别是1973-2002年期间频率的27倍、40倍、60倍和96倍.③2013年夏季干旱是近四十年最严重的一次干旱过程.基于旬平均气温和旬降水量资料的SPEI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浙江省西北部夏季干旱开始于7月上旬,东南部开始于7月下旬,在8月下旬结果,8月上旬和8月中旬干旱强度发展到最强.2013年浙江省夏季只有南部二个县干旱指数大于-0.5,同时浙江省西北部干旱指数大于东南部,因此2013年浙江省西北部干旱强度大于东南部.7月SPEI、8月SPEI的空间分布和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一致.但浙江省8月有近一半县的SPEI大于-0.5,没有反映出8月的干旱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江苏省月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结合近40a江苏省降水异常机理分析基础上,对2010/2011年江苏秋-冬-春连旱与近40a的3次连旱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980/1981年的干旱持续时间最长,2010/2011年的干旱程度最强.从气象要素分析来看,其对流层大气干燥程度、下沉运动的剧烈程度都较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1980/1981年和2010/2011年的北半球
本文利用黄冈9个国家地面观测站53年9~11月降水资料分析了黄冈地区秋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各项环流指数中寻找和降水相关的因子,利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了黄冈地区秋季降水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黄冈秋季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征,近年来的降水呈减少趋势;2、黄冈地区9月降水量和东亚大槽强度呈正相关,10月降水量和东亚大槽强度呈负相关,和冷空气活动次数呈负相关,11月降水和南方涛动指数呈负相关,
本文研究热带印度洋SSTA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前期冬、春季持续异常的热带印度洋海盆模与西北地区东部5月降水异常主模态存在显著关联,而且这种显著关系存在年代际的差异,在北半球气候突变(2O世纪70年代中后期)之前两者关系不显著,而在之后两者关系显著加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热带印度洋冬、春季暖(冷)海盆模通常对应后期西北地区东部5月全区一致的降水异常偏多(少)。热带印度洋海盆模对西
本文利用宁夏2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月气温资料、500hPa大气环流资料,对2014年1月气温的异常特征及与大气环流、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1月,极涡、乌拉尔山阻塞、西伯利亚高压、青藏高原高度场、海陆气压差等异常,是导致宁夏1月气温偏高的直接影响因素。用上年lO-11月北太平洋海温对1月环流场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正位相年,500hPa高度场上,1200E以西范围内
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是气象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密度,同时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区域站在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为气象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域站数量逐渐增加,站点的建设和设备的管理、维护成为了气象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蕲春多丘陵区和山区,区域站周围多杂草,雨量计堵塞问题长期困扰气象局.分析
由于风廓线雷达的时间和空间分辨能力超过任何一种高空风测量系统,其探测的资料在局地暴雨、冰雹等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孙贞等利用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高时空分辨风场数据对两次气旋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采用其方法,通过计算SRH来研究江淮气旋的相关天气特征。本次气旋过程为倒槽锋生气旋。高空西风槽、南支槽和中、低层切变发展东移是环流背景:西南、东南急流输送暖平流、水汽提供了能量源:冷
目前气象计量系统所采用的温度检定设备大部分是液体式恒温槽,虽然有极少部分的空气介质式温度检定设备,但因测试室体积较小或温场技术指标较低(])等原因,不能对新型高准确度气象观测仪器的温度校准、测试和检定.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气象观测仪器中的温度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转换电路、采集器以及通信传输模块等通常集成为一个部件.由于温度传感器及电路板直接与测试环境直接接触,而液体介质式温度检定设备中的酒精、水等工作
本文根据温度平流概念和热成风原理,建立了风廓线雷达反演温度平流的算法,用实测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了反演温度平流试验,并同T639L60中期预报系统的预报风场和温度平流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通过风廓线雷达反演的实时温度平流产品与模式给出的预报温度平流产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风场与天气图显示的风场相符合,与模式前6小时给出的预报风场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使用模式温度平流产品与风廓
选用1961~2012年山东省26站的冬季(当年12月~次年2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NECP全球海温资料(20°×2.0°,88°N-88°S,0°E-358°E)和NCEP/NCAR再分析500hpa高度场资料(25°×25°,90°N-90°S,0°E-357.5°E).采用GB/T21983-2008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利用1981~2010年平均气温来计算气候平均值和标准差,选出的冷暖冬年.
利用1980-2013年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乌兰乌苏站长期的农气观测实验资料,对三个典型棉花种植时期:裸地沟灌时期(1980-1993),覆膜沟灌时期(1994-2003),膜下滴灌时期(2004-2013)的棉花生长和耗水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沟灌和膜下滴灌时期的棉花播种、出苗和现蕾期较裸地沟灌时期显著提前约13-20d,而全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约12-16d.膜下滴灌时期的棉花种植密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