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对年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一届华北心脏病学术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2008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年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间质的胶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7只Wistar-kyoto Rats(WKY)做为正常血压大鼠对照组,1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con,n=8)、模型贝那普利治疗组(SHR-ben,n=8)。治疗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mg/kg/日)灌胃,1/日,共12周,其余两组分别用相当容积的蒸馏水灌胃,1/日,共12周。治疗12周后,颈动脉插管,测颈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清及左室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Ang Ⅱ),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组织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管腔面积比(PVCA/LA),用偏光显微镜观察Ⅰ型胶原、Ⅲ胶原,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观察左室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12周后,模型组SHR-con大鼠颈动脉SBP、DBP:左室AngII、CVF、PVCA/LA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而SHR-ben各指标与模型组SHR-con比较均显著性下降(P<0.01),有效降低SHR的SBP、DBP,CVF、PVCA、Ⅰ/Ⅲ型胶原,降低血压,降低心肌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表达,改善SHR左心室间质纤维化。结论:早期长期应用贝那普利治疗可部分预防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贝那普利降低血压外,可能与降低心肌局部AngII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ICNF)的方法、止痛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标准后外侧切口开胸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100例,对照组50例。冷冻组病人于手术结束关胸前分别将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腔引流管的肋间神经用库兰K3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进行冷冻。对照组患者除不应用冷冻治疗外,其它同冷冻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比较两组病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胸骨移植治疗原发性胸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原发性胸骨柄肿瘤和4例原发性胸骨体肿瘤切除后,取深低温冷冻保存同血型同种异体胸骨进行移植,修复胸壁缺损,其中2例取带蒂大网膜包绕移植胸骨,5例单纯移植胸骨,术后短期口服强的松防止免疫排斥。结果:随访0.5-11年,移植胸骨全部成活,均无免疫排斥。无骨折、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病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原发性胸骨肿瘤,同种异体胸骨
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术后最常见和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文在总结前人和国内外呼吸道管理的方法及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病人年龄大、男性多、吸烟的多以及呼吸道的状况,从术前和术后采取了呼吸道的预防支持方案及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目的:总结肋骨牵引法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病人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自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2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病人应用肋骨牵引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例牵引过程中巾钳脱落,予重新固定。一般于牵引1周后胸壁反常运动明显减轻。22例病人均顺利恢复,未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出血、肺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引起明显的胸廓反常运动时应尽早实施肋骨牵引,不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RFA)作为一项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肝脏、肾脏、前列腺等实质性脏器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本文通过对采用模拟定位机和多层螺旋CT导向下RFA治疗周围型肺癌36例进行的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两种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myocardium,NVM)是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一种心肌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目前以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标准,应用最为广泛,对其治疗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心脏畸形的治疗,对存在房颤及其他血栓形成风险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218例患者分为CHD组(121例)和非CHD组(97例),分别进行右侧颈-桡动脉段(RC-R)、右侧颈-股动脉段(RC-F)、右侧股-踝动脉段(RF-A)和相应左侧动脉段(LC-R、LC-F、LF-A)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检查,分析冠心病患者的PWV变化特征;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11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n=97例)和冠心病组(n=114例)。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冈素以及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上述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以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
本文介绍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开口于左冠窦,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双支病变的病例,经经桡动脉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149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694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并以40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率为95.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7.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手术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