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分布于甘肃省礼县、宕昌等地.火山岩区所处的这种特殊构造部位,使此地区的火山岩研究对于深入揭示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苟家山-老虎沟地区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玄武岩SiO2含量不高,变化范围为(38.53~46.15%),平均为42.40%:Al2O3含量低,且相对较稳定,大多在6.57~9.00%之间,6个玄武岩样品的TFe2O3含量均在
【机 构】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出 处】
: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秦岭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分布于甘肃省礼县、宕昌等地.火山岩区所处的这种特殊构造部位,使此地区的火山岩研究对于深入揭示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苟家山-老虎沟地区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玄武岩SiO2含量不高,变化范围为(38.53~46.15%),平均为42.40%:Al2O3含量低,且相对较稳定,大多在6.57~9.00%之间,6个玄武岩样品的TFe2O3含量均在11%以上,而玄武岩类的MgO含量最高可达11.61%;而本区玄武岩Zr/Nb、Zr/Nd比值及Nb、Nd、Zr含量与世界典型“地壳”最为接近,差异相对较小,这表明其起源条件与大陆板内玄武岩有相当的类似之处。另外,该系列岩浆是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其(Ce/Yb)N比值16.03~36.42之间,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的特点,这意味着岩浆源区的轻稀土是相对富集的,且富集程度高,属典型的大陆溢流玄武岩。
其他文献
沿着地球上的洋中脊,存在几个主要的地幔不连续带,本文介绍了IODP站位U1367和U1368分别获得了太平洋洋隆西侧33.5Ma和13.5Ma的洋壳玄武岩。根据板块构造恢复,这两个站位的洋壳的形成位置对应于现代东太平洋洋隆28°S和30°S之间。模拟俯冲板片熔融的结果显示,U1368站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可以由典型N-MORB的熔融形成。U1368站玄武岩也可以由一个HIMU地幔与U1
部分熔融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地质过程,常常发生于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加热或减压阶段,对应于加热熔融或减压熔融.大别山是三叠纪华南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 主要包括宿松变质带、南大别低温榴辉岩带、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北大别杂岩带及北淮阳带等构造岩石单位.一直没有关于北大别折返初期减压熔融的岩相学证据报道.为此,本文对北大别罗田榴辉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北大别榴辉岩经历过峰期变质后的部分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地块与南海西北部大陆架交接处,莺歌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与印藏碰撞、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是了解亚洲东部大陆边缘演化、南海形成以及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新生代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场所,历来是国内外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地区.目前对其盆地结构、沉降特征、构造-沉积迁移作用、成因机制及其油气资源勘探进行了一些科学研究,然而对于新生代之前的相关研究资料相当缺乏,对于莺歌海盆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夹持于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本文对分布于拉萨地体南部尼木县沙达村附近的一套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其成岩原因。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尼木变质岩的原岩为富铭泥质岩、泥质砂岩和灰岩,可能为晚侏罗统桑日群的沉积地层。在晚白垩世辉长岩侵位过程中经历了升温升压中压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本次研究表明,拉萨地体中的中高级变质岩是多成因的,不仅
大岭上钨矿是大湖塘超大型钨铜钼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矿与细粒花岗岩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记录了锆石形成环境及其寄主岩石岩浆成因和后期变化过程的丰富信息,可以很好地反映锆石的形成和变化环境,指示其寄主岩石岩浆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的制约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岭上钨矿细粒花岗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为今后分析这些锆石U-Pb测年数据,正确确定含斑细粒花岗岩成岩年龄,推断成岩成矿
在桂西地区一带广泛发育着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的基性小岩体,研究该地区基性岩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区基性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背景,本文对桂西基性岩进行了主量、微量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地区基性岩的成因、构造背景和物质源区,研究表明从REE球类陨石标准化分布图和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上可以看出,巴马基性岩总体上表现出类似于OIB的特征,说明巴马基性岩的岩浆源区可能来自于
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花岗岩,随着锆石U-Pb定年技术的发展,本文对广东中部及沿海10个花岗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锆石原位微区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分析,精细地厘定它们的成岩时代、岩浆源区及成因,以对该区花岗岩时空分布规律和大陆地壳演化提供制约。研究发现广东中部及沿海广泛出露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结合Huang et al(2013)和Yan et al(
在南岭、赣北、右江等锡钨多金属矿成矿带,碱长花岗岩广泛分布,并与同时代大花岗岩体或岩基相伴。大部分锡钨多金属矿的形成与碱长花岗岩演化有关,探讨其成因演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找矿勘查意义。本文以南岭区域花岗岩与矿区碱长花岗岩的关系为重点讨论岩浆演化以及成矿规律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成矿作用是岩浆演化至碱长花岗岩岩浆后的继续。岩浆液态分异作用,导致富含挥发份的熔体相中相对富含成矿元素W-Sn-Mo-Bi。在
作为南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西南次海盆记录了大陆张裂到海盆扩张的丰富信息,形成了中央裂谷、线性海山及沉积盆地。随着海盆往西南方向的延伸,洋中脊逐渐转变为具有陆缘张裂性质的海底裂谷,并最终消失在南北向的越东大陆边缘,是研究大陆边缘初始张裂过程、洋中脊火山活动以及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本文利用3D物理模拟实验对西南次海盆的拉张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拉张是属于方向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最典型的边缘海,在古环境、古气候及海陆交互作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海底沉积物对第四纪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非常灵敏的响应,并保存有因气候或环境演变而导致的周边陆壳风化强度、沉积物搬运能力等变化的各种信息。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南海北部西沙海槽海底沉积物XH-CL16开展了全岩CaCO3和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建立CaCO3地层序列并讨论该海区晚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