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基助催化剂的光还原法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

来源 :2019(第十六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催化过程由串联的3个环节构成:光的有效吸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转移,界面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中界面反应是整个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在吸光半导体材料表面负载助催化剂可以加快表面反应,提高光催化效率。目前报道的多数助催化剂是采用常规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沉积到吸光物质表面,助催化剂在吸光物质表面随机分布,无法实现位置匹配。
其他文献
OLED,即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发光效率高、轻而薄、可柔性折叠等优点,被誉为最具前景的“梦幻显示器”;作为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已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双光子聚合加工的水凝胶三维结构在生物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5,双光子聚合中使用的光引发剂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和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效率以保证结构精度。常用的商用引发剂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得结构上残留的有机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极大限制了双光子聚合加工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作为一种双分子激发态,激基缔合物是研究复杂超分子发光体系激发态性质的最小结构模型。通常,强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会导致固体荧光的猝灭,因此在π-共轭有机发光材料分子设计中需要极力阻止π-π相互作用,避免激基缔合物形成。然而,在离散的π-π作用二聚体堆积晶体中,我们发现了一类高效率(~80%)、长寿命(~100-200 ns)的激基缔合物双分子荧光(红、绿、蓝三色),这主要归功于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杂化局
癌症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以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和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为代表的光疗已成为有前景的临床转化。其中,基于纳米材料的光疗体系克服了传统小分子的诸多不足(如稳定性差、靶向性差、光转化效率低等),因而备受关注。
RNA的表观遗传修饰是RNA调节基因表达的化学基础,利用新反应技术和新分子工具对RNA修饰进行精准调控对揭示RNA介导的遗传信息表达网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RNA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在活细胞水平进行化学调控变得异常艰难.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最常见和最丰富的一种修饰,广泛参与调控mRNA的剪接、运输、稳定性和翻译效率等,并且与肥胖和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异常及疾病相关.
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重点和核心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化学家们通过配位键导向自组装高效构筑了大量结构精美的超分子金属自组装体系。[1]但是,由于配位键导向自组装过程的高度复杂性,实现配位键导向自组装的组装过程和动态性的原位监测一直是超分子自组装领域的难点和挑战。其次,由于配位键导向金属组装体系是基于动态的配位键构筑而成,使得所制备的金属组装体系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并容易聚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属组装
Development of versatile,chemically tunable photocages for photoactivated chemotherapy(PACT)represent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 technical drawbacks of conventional photodynamic therapy(
在光化学转化领域,通过合适的催化剂材料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以及还原二氧化碳产生可燃产物,从而获得“太阳能燃料”,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方向[1]。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典型的二维平面片层结构的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2],分子环是由金属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大环化合物[3]。
光动力疗法主要通过光激发光敏剂产生单重态氧来杀伤肿瘤细胞,但由于肿瘤多处于乏氧微环境,严重限制了基于单重态氧机制的光动力疗效。发展不依赖于氧气的新型光动力机制,对于治疗乏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设计合成氯甲基修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在有NADH存在条件下,光照生成活性碳自由基实现对乏氧肿瘤细胞有效杀伤。
光催化还原CO2制太阳燃料可同时实现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CO2减排[1]。构建半导体敏化剂/金属分子配合物复合催化剂可实现对CO2的高效光催化还原[2]。载流子的高效利用和电子在复合界面处的快速分离和迁移,对构筑高效复合光催化剂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