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10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本院近10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NHL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的方法检测经活检或手术切除的1012例NHL标本,回顾性分析了其构成比及临床病理特点,应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新疆地区NHL生存率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12例NHL中以40~60岁汉族男性发病多见,最主要病理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46例(34.1%),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85例(18.3%),滤泡淋巴瘤(FL)97例(9.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94例(9.3%),NK/T细胞淋巴瘤62例(6.1%),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47例(4.6%)。结性起病的淋巴瘤619例(61.2%),结外起病的淋巴瘤393例(38.8%)。结内病变以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占首位(352例,34.7%),结外受侵器官以Waldeyer环(104例,10.3%)、胃肠道(77例,7.7%)、鼻腔(53例,5.2%)、甲状腺(32例,3.2%)、脾脏(30例,3.0%)等多见。本组维吾尔族女性FL淋巴瘤患者人数比例较汉族女性患者高(P=0.002),汉族男性PTCL患者人数比例高于维吾尔族男性患者(P=0.015)。全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48.4%,部分缓解(PR)率33.8%,稳定(SD)达6.3%,进展(PD)为11.5%,有效(CR+PR)率为82.2%。5年总生存率为4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行为状态评分(PS),B症状,年龄,肿块大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结外器官受侵数目及IPI是NHL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T细胞来源,Ⅲ~Ⅳ临床分期,IPI评分3~5分及LDH增高是NHL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 结论:新疆地区NHL发病以中年多见,结性起病者多于结外起病,B细胞淋巴瘤多于T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临床分期、IPI、血清LDH水平与NHL预后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与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米索前列醇组(A组)、笑气米索前醇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镇痛效果。结果:据宫颈松驰,人流综合征的出现、手术时间,术中镇痛效果和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以异丙酚米索前列醇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人工流产,效果非常理想
应用金属硫蛋白对于亚临床病变的早、中期铅中毒患者,特别是亚临床期的儿童进行干预,治疗以腹痛为主诉的儿童铅中毒58人,男性37人,女性21人,年龄在3岁-18岁,曾应用消化系药物治疗无好转。服用金属硫蛋白1个月后检测血铅下降至100ug/L以下者12例,占20.6%,服用2-3个月后血铅下降至100ug/L者42例,占72%,服用3个月以上血铅下降至100ug/L者4例,占7%。随着血铅水平的下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先行对症治疗,比如抑制LH、雄激素的高水平分泌,恢复月经等。再用r-hFSH进行促排卵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结果:治疗65例,178周期,妊娠41例,总妊娠率为63.07%;周期妊娠率为23.03%,其中双胞胎12例,三胞胎2例,流产2例。娩出婴儿均健康正常。结论:应用r-hFSH促排卵并行IUI治疗PCOS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本文以《2000年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调查报告》为依据,提出扩大维生素A干预工程的建议性报告,以求根本解决一直困扰中国农村儿童(尤其中西部),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维生素A缺乏症”问题。本报告按照陈春明(原)院长提出的原则:“从国情出发,先易后难;从急需入手,不失时机”,对这项工程的紧迫性、可行性所作的论证是无可挑剔的,对策措施是切实可行的。这在其后由“卫生部”和“联合国儿基会”(中国)共同发布的《
目的:针对平顶山市地区地处工矿企业集中、环境及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特性,就本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通过优生优育学及流病学分析,从而找到更好到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查市区和郊县医院自2000年至2004年记录在案的新生儿出生缺陷839例(包括死胎、死产、先天畸形),进行比对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五年内共有围产儿76965例,平顶山地区平均畸形率为10.9‰,P<0.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可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甲强龙(GEM-P)对于复发或者难治性的来源于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1例复发或者难治性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接受了至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具体方法为吉西他滨1000mg/m2,D1,8,15静脉滴注;顺铂75mg/m2,D15静脉滴注;甲强龙1g,D1-3静脉滴注,每4周为一个化疗周期。结果:11例患者当中,2例获的了完全缓解(CR),占18.
本文从类视黄醇到rexinoid类视黄醇药物的转变情况,介绍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并探讨了联合治疗的选择问题。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石蜡标本中筛选差异蛋白,并检测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之间的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CD3,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依据Hans的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预后有
原发乳腺淋巴瘤(PBL)是原发于乳腺组织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PBL仅有数百例。其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百分率不足0.5%,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百分率亦不足1%,PBL发病的原因不明。PBL绝大多数为女性,我国该病高发年龄呈单峰特点,中位年龄45岁;较国外中位年龄63岁明显提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绝大部分,PBL临床表现、乳腺钼靶x线、B超、冰冻检查不典型;本病的确诊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淋巴瘤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9年3月间,行异基因移植治疗淋巴瘤病例21例。男15例,女6人,年龄12-51岁,中位39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包括B细胞来源3例, T细胞来源16例,其中T淋母6例,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T/NK细胞淋巴瘤鼻型1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1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