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应用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价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后下肢痉挛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疗法.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
【机 构】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台州317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应用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价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后下肢痉挛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疗法.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对所测得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H/Mmax均降低,且治疗组H/Mmax降低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
结论:巨刺法能够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偏瘫侧痉挛下肢的肌张力,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组织间近距离插植放疗是宫颈癌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科于2016年5月开展了全国首例3D打印施源器导板辅助组织间插植治疗放疗后复发宫颈肿瘤,本文对该例护理工作进行报告,总结护理经验。材料和方法:对1例放疗后复发的宫颈患者行3D打印模版引导宫颈复发病变插植治疗,治疗前行CT扫描定位、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版设计,治疗中按模板引导结合影像验证进行插植,剂量D90 4Gy/f,每周2次,共5次
[目的]评估肺癌病人同步放化疗前后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实施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38例同步放化疗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借助NRS2002评估结果,对有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足的病人,实施个体化营养饮食健康教育计划.[结果] 138例病人入院时无营养风险42.5%,有营养风险33.9%,营养不足23.6%.两组第3次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与疗程完成情况比较差异有
Background:Studies increasinglyfocus on the impact of radiotherapy on immunity;however, the role of peripheral cellular immunity prior to radio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In thi
目的:观察采用捣针配合温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捣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关节紊乱指数(CMI)值及整体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的DI、PI、CMI值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2组间治疗后DI、PI、CMI两两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后不同皮肤反应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将7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贴敷后的不同的皮肤反应程度分为皮肤无反应组(24例),皮肤红斑组(30例)和发泡组(25例),分析患者贴敷后局部皮肤反应情况与哮喘生命质量及血清IgE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贴敷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皮肤无反应组83.33%,皮肤红斑组86.57%,发泡组9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目的:探讨热敏灸与药物、针刺加TDP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随机抽取信封分为药物组(30例)、热敏灸组(30例)和针刺+TDP组(30例);药物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热敏灸组采用药物加热敏灸治疗;针刺+TDP组采用药物加针刺及TDP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1)热敏灸组有愈显率为83.33%,与针刺组76.67%比较(P<0.05)(2)治疗前后比较热敏灸组和针剌
目的:通过观察以采用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疗法和采用任脉经穴为主针刺疗法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明确针刺督脉经穴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优势,为临床有效治疗本病提供客观评价和指导.方法:采用对患者单盲的临床对照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观察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65例,脱失5例,最终纳入病例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索金华地区穴位埋线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20例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推广满意度、依从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县级中医院组120例,乡镇卫生院组100例.观察两组间疼痛程度、肿块大小、雌二醇及孕酮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肿块大小、雌二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孕酮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
目的:观察水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样本各60例,治疗组:给予水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1:给予水针刀治疗;对照组2:给予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各组均隔5日治疗1次,5次治疗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目的:观察并客观评价针刺项三穴(风池、天柱、天牖)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初步探讨针刺项三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理.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取穴组各30例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刺"项三穴"治疗,即风池、天柱、天牖穴;常规取穴组采取针刺颈夹脊、大椎、天柱穴治疗.治疗20次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标和整体疗效.结果:1.疼痛指标比较:两组疼痛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