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B在弥漫性肺实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2009’北京医学会呼吸系病专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透支气管壁肺活检(TBLB)病理在弥漫性肺实质疾病(DPLD)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57例DPL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联合病理医师对相应的TBLB病理进行重新判读和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HRCT、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和TBLB病理观察,对DPLD重新进行诊断,并对这些病例进行随访。观察临床-影像-病理(CRP)联合诊断和原诊断之间的符合率,以及现诊断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57例TBLB标本中,具有诊断价值的有32例,肺组织标本数1-7块,平均3.0±1.4块。不具有诊断价值的25例。其中因未取到肺组织或肺组织过少者20例,平均肺组织标本为0.9±1.3块;标本为正常肺组织的5例,平均肺组织标本2.2±1.3块。综合临床、HRCT、TBLB结果:完全一致者12例、部分一致者10例、完全不一致者10例。完全一致或部分一致者中,UIP/IPF4例,加重1例,死亡3例;Non-UIP组18例,缓解17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的出院诊断获得修正或明确,其中修正诊断3例、补充诊断7例、进一步明确诊断4例。 结论: 1.TBLB对DPID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2.TBLB病理结果与临床、HRCT三者之间符合率较高。当三者基本符合时,对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HLA-DQB1等位基因相关性。方法:以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6例门诊及住院PBC患者为研究对象。PBC诊断标准符合2009年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临床实践指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中PBC诊断指导建议。HLA-DQB1位点等位基因PCR扩增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PRIMER PREMIER 5软
@@目的:通过总结NA长期治疗应答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得以在耐药检测前或不具备耐药检测条件时对患者的耐药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指导挽救治疗。方法:使用直接测序法检测NA相关耐药的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长期使用NA应答不良人群中耐药患者的特定临床特征。结论:长期NA治疗应答不良患者耐药高危人群的临床特征是:多药使用者、病毒学突破(或反弹)者、长疗程ADV用药者。了解这些高危人群的特点对于在耐药检测前或
@@目的:建立规范医院防护体系,防止新发传染病医院内交叉感染,以控制新发传染病暴发流行。方法:回顾性总结SARS、甲型H1N1流感救治经验,建立和制定新发传染病医院内各个环节工作流程、规范,包括门诊筛查、隔离、防护、转运、观察以及病房医护人员防护、病房工作程序,患者监护等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结果:初步建立了新发传染病医院内门诊及病房筛查、防护、监管及救治模式并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实际应用,
@@目的:医务工作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风险。本研究旨在应用T-SPOT.TB与TST比较诊断综合医院医务工作者中潜伏性结核感染,探讨两者的一致性及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101名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既往无结核病史和胸片无陈旧结核改变。用以T细胞为基础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及结核菌素皮试对比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结论:在综合医院医务工作者中应用T
@@目的:分析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诱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水平。方法:对329例H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RS多发于40~60岁男性,主要发生于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诱因;血清钠(Na+)、血清肌酐(Cr)、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对
@@干扰素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清除丙肝病毒目的。但依照现行诊疗指南,仍有30%-5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难以获得SVR。有研究表明,将对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答不佳的Ⅰ型HCV感染患者的疗程由48周延长至72周可显著提高SVR,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Fried等作者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187例基因Ⅰ型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发现高剂量组(聚乙二醇干扰素Ⅱ-2a 270μ g/w
@@本文研究复方861对正常大鼠和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PH)后肝再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复方861对肝再生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了解复方861对肝再生的作用和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发病率日益增多,临床表现与乙肝肝硬化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初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0例乙肝肝硬化初治住院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总胆红素、白蛋白、胆碱脂酶、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血钾、钠、氯)、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及胃镜等临床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是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物。由于干扰素有可能加重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反应,在其使用过程中导致或加重慢性乙肝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所以在国内外《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将慢性丙肝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列为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症。然而,我们面对慢性丙肝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肝病的进展
@@例1.女,生后4小时,因呼吸困难入院。患儿系GIP1,孕38+5周顺产,宫内窘迫,出生史无特殊。查体:足月儿貌,全身皮肤附着胎粪,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前囟1.0cm×1.0cm,张力不高,眼裂小,外上斜,眼距宽。